2014年12月17日10: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松潘縣實施“藏羌回漢黨旗紅”黨建提升工程中,著力增強要素聚散能力,發展通道經濟,通過松州古城、川主寺鎮的強勁輻射帶動作用,發展了以旅游經濟為主的、經濟較為發達的國道213線區域通道經濟。并以213國道區域通道經濟為基礎,根據“區域相近、同類相聚”的原則,對口幫扶毛爾蓋、熱務片區經濟欠發達偏遠鄉鎮、村寨、企業,開展黨建幫扶、智力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幫扶,構建“一線帶兩翼”的發展格局。
為促進黨的建設均衡發展,提升相對后進黨組織工作水平,松潘縣在川主寺片區與毛兒蓋、熱務片區開展了以“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先進帶后進”為主要內容,以“黨建幫扶、智力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幫扶”為主要措施的“三帶四幫”黨內互助工程,此項工作進展有序、成效明顯。
一、歷史背景
川主寺片區地處旅游黃金線路—九寨、黃龍、大草原的交匯處,該地區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在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引領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游業和綠色蔬菜種植業,已經實現了由貧困到富裕、由落后到小康的目標。如今,特別是以紅祥公司和藏茶園為集體經濟支柱產業的川主寺鎮傳子溝村、引進高端酒店經營的山巴鄉上磨村、以“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經營“夏爾巴藏寨”風情客棧的水晶鄉川盤村等村落已成為全縣甚至是全州“一村一品”的特色名片,構成了九環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毛兒蓋、熱務片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區位優勢不明顯、人才資源匱乏、村干部事業心不強、農牧民發展觀念落后等原因,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滯后,經濟發展水平整體不高。農牧民仍然采用傳統的農耕、放牧等生產經營模式,生產經營水平不高,距離小康生活還有一定差距。經濟發展的滯后造成鄉村面貌相對落后,與川主寺片區形成了顯著差異。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緊跟發展步伐,已經是毛兒蓋、熱務片區農牧民迫切的希望。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全縣一盤棋,三帶出活力。一是強鄉帶弱鄉。立足通道經濟,縣委、縣政府加強引導,逐步將國道213一線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納入到對口幫扶工作中來,結對幫扶熱務、毛爾蓋片區欠發達偏遠鄉鎮。其中,川主寺鎮結對幫扶草原鄉、水晶鄉結對幫扶上八寨鄉、山巴鄉結對幫扶下八寨鄉、進安鎮結對幫扶燕云鄉、進安鄉結對幫扶大姓鄉,5對鄉鎮結成友好共建鄉鎮,互通有無,協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先進村帶后進村。川主寺鎮牧場村、傳子溝村、漳臘一村、黃勝關村、林坡村、巴郎村、川盤村、上磨村等村寨與熱務溝、毛兒蓋片區卡亞村、草原村等8個村結成結對幫扶單位;金坑壩社區結對幫扶進安社區,漳臘社區結對幫扶川主寺社區。由新進村(社區)對后進村(社區)開展黨建幫扶、智力幫扶等工作,促進后進村(社區)轉化升級。三是大企業帶小企業。為促進偏遠地區企業發展,公路沿線發展較為迅速的企業結對幫扶了熱務、毛爾蓋片區小微企業。川主寺鎮高原低溫食用菌(金針菇)生產基地對口幫扶了松潘縣紅土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松潘縣寒盼地產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結對幫扶下八寨鄉大黃種植基地;松潘縣天馬大酒店、岷江源大酒店、五彩廣場等黨建工作扎實、發展態勢良好的的企業均按照區域相近、同類結對的原則與周邊小微企業結成了“友好共建企業”,為小微企業發展想辦法、找路子。
三定到一線,幫扶面對面。推行“定期到幫扶村調研,定期走訪困難戶,定期回訪幫扶效果”的“三定工作”制度。定期走訪,定期檢查、隨機抽查、跟蹤推進,確保幫扶工作不浮于表面,取得真實效果。一是定期到幫扶村調研。幫扶單位定期到結對共建鄉(村)開展調研工作,通過鄉(村)干部座談會、黨員見面會、村民走訪、實地查勘等手段,掌握結對共建鄉(村)本地優勢資源、不利條件,分析了解共建鄉(村)經濟發展緩慢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做到幫扶內容心中有數,制定方案可有的放矢,幫扶措施切實可行。二是定期走訪困難群眾。幫扶單位定期到結對共建鄉(村)走訪困難群眾,走進困難群眾家中,面對面、膝碰膝、手拉手,擺擺龍門陣、喝喝壩壩茶、拉拉家常話,知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憂,幫群眾之所難。逐戶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發展意愿和存在困難,登記造冊,建立動態檔案《幫扶記錄卡》。三是定期回訪幫扶效果。幫扶單位定期到結對共建鄉(村)組織開展“回頭看”活動,與共建鄉(村)一起分析近段時間幫扶措施和幫扶效果,總結經驗、糾正偏差,跟蹤問效、后續推進,做到扶上馬、送一程,不脫貧、不脫鉤,確保幫扶成效。
對癥施良策,迎來滿園春。以開展“三帶四幫”工作為抓手。以三定制度為基礎,有的放矢,對癥施藥,開展黨建幫扶、智力幫扶、項目幫扶和資金幫扶工作。
一是黨建幫扶強基礎。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戰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礎,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松潘縣多措并舉,開展黨建幫扶工作。一是黨建工作聯席共建。大力推行黨建聯席共建制度,先進鄉鎮、村(社區)與后進鄉鎮、村(社區)、發展企業與小微企業之間定期召開黨建聯席部署會、經驗交流會,做到文件共享、資源共享、創意共享、措施共享。同時,搞好“傳、幫、帶”工作,采取“一對一”“手把手”的幫扶形式,提高偏遠地區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水平,推動毛爾蓋、熱務片區鄉鎮黨建工作;著力加強村(社區)兩委會成員黨建工作能力,推動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的不斷交流。松潘縣在川主寺鎮片區開展了村支部書記“跟班學習”活動,川主寺片區8個村的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分別與熱務、毛爾蓋片區友好共建村的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結成“帶頭人共建對子”,每年8月跟班學習15天,開拓視野、學習經驗,共謀共思、協作發展,以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開展貧困黨員幫扶工作。與生活困難黨員結成對子,定目標、定措施、定時間進行幫扶,直到脫離貧困。將幫扶生活困難黨員工作與“黨員承諾評議制度”相結合,組織引導有幫扶能力的黨員與生活困難黨員結成對子,積極承諾踐諾;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特別是規模以上的非公制企業黨組織,對周邊地區的生活困難黨員實行定點幫扶。川主寺鎮傳子溝村等 8個村32名雙帶能力較強的黨員以“一對一、多對一”的方式結對幫扶了友好共建村的27名貧困黨員,從資金扶持和項目幫扶入手,為所幫扶的貧困黨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三是健全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川主寺鎮黃勝關村支部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幫助上八寨鄉阿藏村黨支部健全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在有能力的黨員中開展了“黨員認崗”承諾活動,“本著個人自愿、總支需要”的原則,分別在全村為黨員設定了政策宣傳服務崗、村務政務監督崗、矛盾糾紛排查崗、地質災害監督預警崗等10余個崗位,黨員則根據個人特長和能力,每人至少認領一個崗位。阿藏村6名無職黨員分別擔任了政策宣講員、地質災害預警員、矛盾排查調解員等職務。
二是智力幫扶拓眼界。為拓寬偏遠鄉鎮、村寨、企業視野,開闊發展思路,轉化思維觀念,松潘縣大力開展智力幫扶工作。一是經驗交流常態化。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友好共建鄉鎮每季度召開一次經驗交流會,雙方就發展思路、具體措施、管理經驗、取得效果進行深入交流。由發達鄉鎮領導班子、帶頭致富能力強的村委會成員、“帶頭致富人”、黨員示范戶傳授“致富經”,啟發引導欠發達鄉鎮開拓思路、創新舉措,學習發達鄉鎮經濟發展思路,并結合自身實際促進本鄉鎮經濟發展。由各鄉鎮黨委自行協商,每月確定2天的交流日,機關之間工作人員進行頂崗實習,以對比照差距,促進一般機關鄉先進機關轉化;鄉(村)之間,由鄉鎮黨委主導,經濟較為發達的村委會領導班子具體實施,前往被幫扶村寨進行實地考察交流,研判發展途徑,解決技術難題。部分距離較遠的村寨,鄉鎮黨委予以加強引導,促使村支部書記之間通過電話、松潘茶館、吃飯等方式加強溝通交流,做到幫扶工作不脫節、常態化、全日制。二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通過“請進來”和“送過去”兩種方式,邀請被幫扶村寨農牧民前來自家農田參觀考察和前往被幫扶村寨農戶田間地頭現場說法、解決問題的方式,強力推進被幫扶鄉(村)農業實用技術轉化提升,促使幫幫扶村寨農戶每戶手中都能真正掌握一門實用技術,能夠獨立自主發家致富,掌握一把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敲門磚”。川主寺鎮漳臘一村以種植反季節蔬菜聞名,幾乎家家都是“土專家”,戶戶都是“田秀才”,漳臘一村在結對幫扶上八寨鄉克藏村的過程中,發揮蔬菜種植經驗豐富的優勢,為克藏村的種植大戶提供技術支持,并舉辦了種植技術現場培訓會,培訓人次達20余人次。
三是項目幫扶增活力。各村黨支部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幫助友好共建村調整產業結構、轉移勞動力,大力助推友好共建村的發展。一是立足實際建項目。合適的項目將為村域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源,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川主寺鎮在五間房村建立大黃、秦艽中藥材基地,種植規模達1500余畝;水晶鄉寒盤村形成了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600余畝。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技術、經驗體系,結合毛爾蓋片區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川主寺鎮黨委、水晶鄉黨委聯合幫扶上八寨鄉發展中藥材種植業,推廣種植大黃、秦艽、瑪卡等中藥材,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川主寺鎮牧場村針對草原村草場面積少、增收門路窄的實際,把本村的草場無償提供給草原村放牧,目前草原村已有14戶72人,2000多頭牦牛遷移到了牧場村的草場上;傳子溝村依托信息資源和地理優勢采取先付定金,中期考查,年底統購的模式支持卡亞村發展原生態藏香豬養殖業,卡亞村已有11戶村民在養殖藏香豬,養殖規模已達120余頭。二是輸送人才促就業。川主寺鎮黨委積極引導毛爾蓋、熱務片區閑散青年就業,每年年初召集全鎮賓館飯店吸收閑散人員就業專項部署會,引導賓館飯店吸納就業,登記各賓館飯店人員需求信息,并傳達給熱務、毛爾蓋片區各鄉鎮。熱務、毛爾蓋片區黨委將剩余勞動力分成三類,即能歌善舞類、有知識類、無特長類,根據每類群體的實際,分別在川主寺鎮轄區內表演藝術團、賓館、餐廳、超市為卡亞村解決就業。
四是資金幫扶獻愛心。在做好黨建幫扶、智力幫扶、項目幫扶工作的同時,各幫扶單位竭盡所能,在資金方面給予友好共建村無私的幫助。一是幫助貧困學生。在友好共建鄉鎮之間廣泛開展富裕家庭與困難學生群眾“結對認親”主題活動,與貧困家庭學生建立幫扶對子,采取定期上門走訪與電話隨訪相結合等方式,了解督促貧困家庭學生學習,為之提供課外書籍、鉛筆文具等必備資料,并設立獎學金,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結束后給予學生以100-500元不等的獎勵。對于進步較大、成績優良的貧困家庭學生可于寒暑假邀請至家中做客,悉心教育輔導,促使其不斷進步。友好共建鄉鎮32名經濟條件較好的黨員干部自發與16名貧困學生家庭結成對子,捐助“愛心助學金”6600元,鼓勵貧困學生銘記“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努力學習,引導青少年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二是建立“生產發展基金”。由經濟發達的鄉(村)引導幫扶鄉、村寨探索實施“公司+基地+農戶”“村支部+專合組織+公司+農戶”的新發展模式,由公司、村委會設立生產發展基金,對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的農戶予以獎金鼓勵。對于設立了專合組織的村寨,引導本村寨農戶為專合組織內籌資捐款,成立基金,并設專人專項管理。因產業發展需要而急需資金支持的,可向專合組織申請無息使用,并限期歸還。傳子溝村紅祥公司拿出資金1萬元,為卡亞村建立“生產發展基金”,專門用于定購民俗手工藝品,有效激發了卡亞村村民制作傳統手工業產品的熱情。
三、經驗啟示
支部是戰斗的堡壘,支書是領頭的先鋒。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戰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礎,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松潘縣推行“黨建工作聯席共建”、“支部書記跟班學習”制度,著力增強后進村支部的帶頭致富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了后進村支部在經濟發展上能力不強、業務不精,干思路不清,辦法不多等問題。
產業是發展的支撐,項目是幫扶的抓手。“三帶四幫”黨內幫扶工程取得成效,關鍵是要堅持實施產業帶動、項目推動。建立產業,實施項目,可為偏遠地區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改“輸血”為“造血”,提升其自我發展、增收致富能力。“三帶四幫”黨內互助工程實施過程中,友好共建鄉鎮為偏遠鄉鎮因地制宜制定了發展措施,幫助建立了實施項目,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務實是成功的根基,制度是實效的保障。“三帶四幫”黨內幫扶工程的實施,務必要求真務實,做好摸底調查工作,掌握實際情況,方能因癥施策,有的放矢,保證幫扶措施切實有效。而定期調研、定期走訪、定期回訪的“三定”工作制度,保證了隨時了解實時動態,能夠糾偏歸正、跟蹤問效,做到“扶上馬、送一程,不脫貧、不脫鉤”,確保了幫扶成效。
相關專題 |
· 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