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99,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av人片无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選登

貴州遵義播州區:“五帶十幫”助推黨建扶貧見實效

2017年03月08日09: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動因

扶貧攻堅越到后期,貧困村及貧困人員均是難啃的“硬骨頭”,多數貧困戶因災返貧、因病返貧、因學返貧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老、少、邊、山”地區民生欠賬多、基礎設施嚴重滯后,貧困程度深。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了攻堅期、深水區,要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扶貧攻堅戰,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為此,區委決定以黨建引領,實施“五帶十幫”工作法,明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帶著真情實感、政策措施、點子辦法,走進貧困村、深入貧困戶家中向貧困宣戰,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扶貧、黨建推動發展的好路子。

二、做法與經過

區委制發《“五帶十幫”工作方案》,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按照“五帶十幫”工作法的要求,切實幫助貧困戶結親對象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決不讓任何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掉隊。

(一)“五帶”貧困戶,凸顯“群體”拉動作用。通過扶貧攻堅的主力群體,密切干群關系、破解發展瓶頸、增強發展動力、規避返貧風險,構建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群眾互助的扶貧工作體系。一是黨員干部結親帶貧困戶搭建“連心橋”。按照“責任到人、精準到戶、逐戶脫貧”的工作要求,在原“雙親”結對的基礎上,每名區級領導再走訪2個以上貧困村、幫扶6戶以上貧困戶,科級干部再幫扶2戶貧困戶,機關干部再幫扶1戶貧困戶。通過干部與貧困戶“結親”,對貧困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分別制定脫貧幫扶目標、建立幫扶臺帳、簽訂幫扶協議。二是駐村工作組帶貧困戶破解“發展難”。整合幫扶力量,及時調整駐村單位,抽調了300多名干部組建駐村工作組實施蹲點幫扶。工作組按照“一宣五幫”和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要求,第一書記要至少幫扶2戶貧困戶,駐村干部要幫扶1戶貧困戶,幫助謀劃致富門路,確保幫扶實效。三是龍頭企業帶貧困戶化解“增收難”。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等模式,發揮企業在資金、技術、銷售、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和帶動作用,向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建基地、興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發揮龍頭企業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引領作用。引進山東省壽光九豐集團公司,投資2.6億元打造楓香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常年解決200人就近就業,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蔬菜種植5萬余畝,實現蔬菜種植戶年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園區每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以上,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旅游產業。廣大貧困農戶在企業的扶持引導下,在為企業提供優質原料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目標。四是專業合作社帶貧困戶抵御“大風險”。充分利用合作社連接龍頭企業與農戶的“紐帶”作用,加大吸納貧困戶社員力度,解決群眾抗風險能力弱、維權意識差、規范化生產經營理念欠缺、信息來源和技術提升渠道有限等問題,給予貧困戶切實可行的幫助,解決農戶整體脫貧合力不強等問題。根據合作社運作模式將分散的生產經營戶與企業聯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抱團發展,從而推動農民從“小生產”向“大市場”轉變。五是致富能人帶貧困戶實現“產業興”。充分發揮致富能人信息靈、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優勢,帶動貧困戶優化產業結構,跟著學、共同富,破解貧困戶增收難題。目前,已培育能人大戶637戶,帶動7萬戶農民發展產業,預計促進農民增收12億元。農業“321”工程在全區貧困戶全面推廣,種植蔬菜、辣椒、核桃、刺梨、烤煙、高粱10萬畝,養殖牲畜3.5萬頭(只)、禽類10萬羽、魚類3萬尾。

(二)“十幫”貧困戶,凸顯“個體”推動作用。通過結對認親,一對一幫扶、零距離溝通,與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書,從找門路、強技術、爭項目、協銷售、改環境、助學業、提素質、促法治、幫醫療、扶老弱等方面選擇3條以上內容開展具體幫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一是幫助找準脫貧門路。圍繞“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和“六個一”要求,結合貧困戶實際,幫助其轉變傳統思想及種植、養殖習慣,克服等、靠、要思想,找準脫貧門路、發展脫貧產業,收集就業信息、安置就近就業,實現精準脫貧。2016年全區減少貧困人口10305人,28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6.25%,低于全省4.35個百分點。二是幫助搞好技能培訓。圍繞貧困戶發展的產業,以市場需求和貧困戶實際情況為導向,結合設施農業、鄉村主導產業發展,邀請農業、林業、畜牧等科技專家,利用道德講堂、農民夜校等載體,采取書上學、參觀學、現場學、培訓學、遠教學等方式,對60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挖掘機、駕駛和中式烹調就業培訓,實現就業284人,轉移就業322人。三是幫助解決項目資金。運用“三資轉換”,幫助貧困群眾協調貸款、產業扶貧項目資金,幫助落實種植、養殖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生產項目,解決貧困戶脫貧致富資金瓶頸問題。將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141.7萬元、市級掛幫資金800萬元和區級扶貧專項資金4000萬元安排到村到戶。金融部門主動作為,落實政策性小額貸款,加大對貧困戶貸款支持力度,擴大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投放,積極兌現信用農戶、信用村組和信用鄉鎮優惠政策,降低了建檔立卡貧困農戶融資門檻。目前“特惠貸”共為全區5463戶貧困戶貸款2.1億元,2017年將繼續發揮“特惠貸”在貧困戶產業發展中的杠桿作用,新增貸款1億元。四是幫助拓寬銷售渠道。幫助貧困村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為貧困戶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和“農超對接”、“訂單農業”等銷售模式,積極拓展銷售市場,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探索“互聯網+”銷售模式,加強對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電商平臺終端操作技能培訓,利用電商平臺幫助農民銷售土特產品,引領農民發展互聯網經濟。引進區級電商運營中心2個,自建電商平臺10家,第三方電商平臺19家,全區20個鎮(鄉)共建設農村淘寶公共服務站點82個,已投入運營48個。五是幫助改善人居環境。依靠生態移民、危房改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等項目,積極推進貧困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結親干部積極引導和幫助貧困戶改廚、改廁、改環境和院落硬化,使其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指導幫助其經常清掃、綠化、美化環境,改變群眾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放、柴草亂堆、電線亂接、衣物亂搭等不良習慣,農村文明新風撲面而來。整合各類資金5.1億元,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農旅文一體化升級和普通版27個,在全市率先開展脫貧攻堅示范創建,打造市級示范點3個,精準扶貧+示范點4個,區級示范點16個。六是幫助順利完成學業。大力加強邊遠地區教育基礎設施、師資力量建設,做好貧困家庭子女助學貸款工作,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輟學兒童重返校園、貧困學子完成學業。建立以鎮鄉和學校為單位的教育扶貧臺賬,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5238.951萬元。對1533名因學致貧的高中及以上(不含研究生)貧困學生實施精準幫扶,共發放貧困生補助992.97萬元,完成教育脫貧培訓3767人,全區辦理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4275人,其中精準扶貧對象學生1001人,貸款金額2901.2626萬元。七是幫助關懷孤殘老弱。幫助貧困戶家中的高齡老人、殘疾智障或者村里的孤寡老人、孤兒等重點優撫對象參合參保,幫助解決生活、住房等方面的困難。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將無力可扶的農村貧困人口納入社會保障兜底范圍,將“五保”供養金標準提高20%;共發放五保金261.92萬元,對1363人實施醫療救助,發放救助金748.03萬元;救助困難精神病患者2640人次,發放救助金153.29萬元;實施臨時救助852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254.77萬元;向全區2904戶缺糧戶發放救助糧28.55萬斤。八是幫助實施醫療救助。宣傳動員貧困戶積極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貧困戶及其家庭成員就醫遇到困難時,結親干部協調衛生、民政等部門給予幫助,使其病有所醫。將11類特殊人群納入醫療救助保障對象范疇,全區45171名扶貧對象的信息全部導入新農合結算系統;2016年對1812人醫療扶貧對象進行了補償,補償金額445.4萬元,補償率達84%。九是幫助提升文明素質。幫助結親對象以樹立良好“家風”為突破口,發揚遵紀守法、艱苦樸素、勤勞持家、鄰里和睦、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積極宣傳先進典型事跡,動員貧困群眾參與鄰里互助、群眾文化活動等公益活動。幫助村級黨組織評選群眾身邊的“道德模范”、“好媳婦好公婆”、“五好家庭”,協調群眾矛盾糾紛,推動依法治區、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實現戶有家風家訓、村有公序良俗、民風善良淳樸。十是幫助增強法治觀念。圍繞“平安村寨”創建和“六五”普法活動的開展,積極搭建普法宣傳平臺,發揮結親幫扶干部的宣傳帶動作用,大力開展案例宣講,幫助群眾增強法制觀念,增強學法、知法、用法、信法的意識,共走訪群眾31144人次,化解矛盾糾紛3820起,讓群眾正確理解法律,學會依法逐級表達,合理反映訴求。

三、成效與反映

“五帶十幫”工作啟動以來,經歷了從點上探索到面上推廣,從組織號召到自覺行動。進一步鞏固了“雙親”工作成果,同時把省委“黨建扶貧行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凝聚了的強大合力,實現了經濟社會與黨建工作的同步發展。“五帶十幫”活動開展以來,全區70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紛紛奔赴貧困村、貧困戶,全面精準完成貧困對象的識別確認和建檔立卡工作,共與29409名貧困戶結對認親,制定幫扶措施10萬余條、幫助落實實體項目495個、幫扶資金6500多萬元,解決實際問題12486個。群眾獲得了幸福,干部收獲了信任,助推了經濟發展,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貴州日報等知名媒體紛紛報道。

(一)轉變了干部作風。通過“五帶十幫”,讓干部深入基層接地氣,深入群眾問民情,認識農村、了解農民、搞懂農業,讓干部增強了宗旨意識,強化服務理念,轉變工作作風、自覺服務于民。如區農牧局干部主動帶著項目到幫扶群眾家中,幫助想致富路子,引致富項目,按照農戶自籌30%、農牧局補助70%的標準,給每戶購買2頭商品仔豬(580元/頭)和100只肉用雛雞,幫助他們發展致富。洪關鄉從為群眾辦小事、辦急事、辦難事著手,制發代辦“連心卡”,開展“全程代辦”工作,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廣受群眾歡迎。

(二)化解了社會矛盾。通過“五帶十幫”,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各級干部走進信訪群眾、走進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解開思想“疙瘩”、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0.28%,提高了2.1個百分點,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區公安局在“五帶十幫”工作中,探索創新了以偵破小案件、調解小糾紛、消除小隱患、平息小信訪、解決小難題為主要內容的“五小工程”,從源頭上治理社會治安問題,已偵破小案件1729起,調解小糾紛2506起,平息小信訪565件,消除小隱患1935起,解決小難題1001件。

(三)拉近了群眾距離。通過“五帶十幫”,各級干部把群眾當家人,真心真意幫助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中,群眾也自覺的把干部當親人,營造了黨群干群一家親的和諧氛圍。西坪鎮廠上村群眾劉萬群,用粉筆在自家的墻上一一記下了干部的關心和幫助。老人把這面墻叫做“感恩墻”,并經常用此教育2個孫子要好好讀書,感恩“親人”,回報社會。

(四)推動了經濟發展。通過“五帶十幫”,各級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發展主題,通過理清思路、傳授技能、解決就業等措施,引導群眾主動學習實用技術,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掌握營銷信息和手段,切實提高了群眾的科技致富能力,有效破解了邊遠山區、困難群眾發展致富的瓶頸問題,促進了邊遠山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如區殘聯 11名干部職工幫扶馬蹄鎮洋河村13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為13戶家庭購買豬仔、母羊、種兔等,扶助發展養殖業,使每戶家庭平均增加收入近2500元。

四、探索與評論

(一)“五帶十幫”工作法是黨建工作在扶貧攻堅中“民為本、利天下”的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心里裝著困難群眾,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滿腔熱情為困難群眾辦事”。“五帶十幫”工作法把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以及全區黨員領導干部的才能優勢、思維優勢轉化為幫助貧困戶經營、發展、帶動和服務的優勢,將加強和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使抽象的發展戰略惠及具體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和扶貧攻堅的發展成果,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二)“五帶十幫”工作法是黨建工作在扶貧攻堅中“接地氣、聚民氣”的體現。通過進一步更新觀念、強化功能、改進方法、提高能力,把基層黨建與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以創建黨建扶貧項目為途徑,以一對一掛鉤聯系、進村入戶駐點幫扶為載體,促進機關部門和干部深入基層,帶領鎮、村、組干部和貧困戶訂規劃、找信息、籌資金、建項目、抓培訓、辦實事,加強干部與群眾的溝通聯系,促進干部作風轉變,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基層干部的執行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加強了貧困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黨建工作創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活動載體。

(三)“五帶十幫”工作法是黨建工作在扶貧攻堅中“謀民利、幫民富”的實踐。“五帶十幫”工作法使黨的建設工作在扶貧開發領域找到了黨建和扶貧的結合點,從黨委政府的高度來科學系統謀劃扶貧工作,更有力地整合了資源、夯實了陣地、激活了載體、建強了隊伍,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形成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與工程項目,改變了以往由扶貧系統或職能部門孤軍奮戰的被動局面,形成全民動員、全體黨員干部參與的扶貧工作大格局,為單一的扶貧模式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很好地助推了扶貧工作邁上新臺階。

(責編:秦華、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