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3日14: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遵義市播州區通過整合優化黨建資源配置,積極探索上級黨組織為基層黨組織服務、基層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的工作機制,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載體,大力創建”黨群之家”,搭建服務群眾平臺,提供群眾文體活動場所,取得了明顯成效,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歡迎。
一、背景
2000年前后,遵義市播州區撤銷鎮鄉下設的辦事處后,幾個自然村合為一個行政村,人口數量增多,各村人口平均在5000人以上,地域面積大幅增加,村級組織服務半徑過大,群眾辦事費事費力。同時由于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在家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迫切需要基層黨組織的關心和照顧,加之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偏遠地方群眾購買日常生活用品、農資生產資料需要翻山越嶺,極為不便。針對這些問題,遵義市播州區從2010年11月開始,在原片區便民服務點的基礎上,依托群眾聚居的自然村寨創建“黨群之家”,搭建“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產業、服務社會”的陣地。
二、做法
遵義市播州區始終堅持“建管用并重、軟硬件齊抓、一體化推進”原則創建“黨群之家”,現全區已創建黨群之家93個,共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起到了方便群眾、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
1.堅持規劃先行,優化功能設置。一是著力做好項目選址。按照“有效、覆蓋、方便”的原則,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建議,選址重點考慮人員集中、地域相近,服務便捷、群眾方便等因素,同時與“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建設、農民文化家園建設相結合。二是構建務實管用的服務功能。按照“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要求進行“7+x”功能設置,具備黨群組織活動室、組務議事室、平安創建工作室、遠程教育學習室、留守兒童之家、便民(電商)服務室、文化活動室(老年活動室),建立一個或多個符合地方特色的功能室。房屋建設面積上,要求達300平方米以上,同時留足廣場及文體活動場所。
2.堅持整合資源,建好活動陣地。區、鎮兩級按照“集中統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萬元的專項資金,并整合“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遠程教育、春暉行動、農民文化家園、農家書屋、文化活動中心、農村文化幼兒園、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項目建設資源,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黨群之家”建設。
3.堅持便民利民,確保運行實效。一是選好管理人員。按照“政治素質優、工作責任心強、能力水平較高”的要求,挑選本地農村青年擔任管理員,確保“有人管事”。二是便民服務常態化。各鎮(鄉)在便民有償服務上下功夫,開辦便民服務超市、農村電商平臺,整合信用聯社POS終端等小額金融服務,開展電費、電話費、收視費等代收費服務,實施“以點養點”運行保障機制,全區”黨群之家”管理人員月均收入達4000至5000元。同時開通觸摸屏一體化信息終端,方便群眾查詢惠民政策、了解民生事項辦理流程。三是健全黨群共建工作機制。黨群之家建成后,按照黨建帶團建、婦建、關建等的要求,在片區黨支部(黨小組)的領導下成立了團支部、婦聯小組、工會小組和關工委等黨群組織,推動組務會、老年協會、民事糾紛調解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建設,組建了政策法規宣傳、便民利民、環境衛生、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文化娛樂、民事糾紛調處等服務隊伍,圍繞群眾需要開展服務。
三、成效
“黨群之家”的創建經歷了試點探索、逐步建設、總結推廣的過程。截止目前,全區共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建設“黨群之家“93個。通過創建,將方便快捷實效的服務送進了村寨、送進了農家,滿足了群眾的需求,有效推動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升級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可和廣大群眾歡迎。
1.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一是運用“黨群之家”,有效開展創先爭優、三關工程、養成教育、美德在農家等活動,把黨員、團員、婦女及群眾組織起來建設新農村。二是通過“黨群之家”平臺和資源,宣傳黨的惠民政策,教育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互幫互助,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如烏江鎮核桃村“核桃林片區黨群之家”,在建設之前,選址的右邊本來有座何家祖墳,以前修路時,多次做工作因怕影響風水沒有搬遷,當得知“黨群之家”建好后,能解決當地兒童學前教育問題時,群眾非常擁護和支持,主動搬遷了祖墳。
2.提升了基層黨組織服務質量。一是村級黨組織織運用黨群之家,為群眾提供各種便捷的服務,得到了群眾的一致歡迎。如南白鎮民主村為了方便群眾手續辦理,將村委公章編號備案后,直接放置一枚在“東風片區黨群之家”由代理代辦員管理,方便了群眾辦事。二是結合平安村寨創建,設立群防群治組織和群眾調解組織,開展治安防控和民事糾紛調處工作,使黨群眾之家成為平安創建的載體。
3.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片區內的黨組織利用黨群眾之家的文化娛樂設施,組織群眾開展讀書、下棋、唱歌、跳舞、健身、休閑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增強鄰里之間的互動交流,使黨群眾之家成為文化娛樂的舞臺。如播南街道辦馬橋片區67歲空巢老人趙應蓮,生活非常孤寂,黨群眾之家建立后,她不僅學會唱“卡拉OK”、還學會了扭秧歌,深有感觸地說“真要替這些娃娃感謝黨和政府,替我們馬橋的群眾感謝黨和政府;黨群之家讓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有著了’,這是我一輩子都沒有想到的,真想多活幾十年”。二是運用”黨群之家”活動陣地,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對農村群眾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健康衛生知識、政策法規、強農惠農方針政策的培訓,教育引導群眾樹正氣、識大體、感黨恩,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素質。有的通過”黨群之家”平臺,提供專業協會(合作社)辦公陣地,從而有效把農村基層“有資金、有技術和有能力”的能人有效組織起來,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業規模種植。如三合鎮堰河村5名黨員在黨群之家牽頭成立了旅游協會,開展旅游培訓、產品推介,吸引了數百名重慶客人入住鄉村旅館,提高了村民收入。
四、探討
創建黨群之家,有效推動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升級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實現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雙豐收,提供了一些有益啟示。
1.必須將黨建工作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推進黨的建設,關鍵要找準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結合點,堅持在黨建創新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解決農村突出問題中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我們以黨建為統領和突破口,積極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創造性地實踐了”黨群之家”這一服務群眾的新模式、新載體。實踐證明,”黨群之家”是新時期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抓手,為基層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2.必須將黨建工作實效與服務群眾需求相結合。新形勢、新任務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密切黨群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一個符合農村實際、能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載體。”黨群之家”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嘗試,它以群眾得實惠為工作目標,將干部為民服務的平臺前移到村組,將黨員為民服務的行動延伸到農戶家庭,有效實現了完成黨的任務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有機統一。實踐證明,”黨群之家”成為了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催化劑”,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3.必須將黨建工作目標與夯實基層基礎相結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是基層黨建工作的目標,我們在推行”黨群之家”創建工作中,將黨建工作與發展產業、電子商務、維護穩定、扶貧攻堅等中心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注重在服務“三農”中體現和檢驗黨建成效,使農村黨建有了堅實的立足點。實踐證明,推行”黨群之家”創建,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了較好的實踐載體。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