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法
2017年09月08日16:5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選擇出國求學。如今,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選擇了回國。”
不久前,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關注中國留學生歸國潮現象,記者這樣寫道。
5年間,類似的聲音不絕于耳。聲聲感嘆,彰顯著中國機遇的巨大魅力,也映現出中國引才政策的強大“磁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人社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理念,充分發揮政府人才工作綜合管理職能作用,不斷改革創新、完善政策、加強服務,為形成留學歸國潮注入了強勁動力。
完善留學回國政策法規體系——
中國引才“河口”越拓越寬
再次站在紐約街頭,面對時代廣場上自己公司的巨幅廣告屏,劉自鴻慶幸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2012年,斯坦福海歸博士劉自鴻辭去了美國IBM公司的工作,回到深圳創辦了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受益于當地良好的創業土壤,公司僅用兩年就開發出了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可折疊柔性顯示屏,被國際學術界評價為本世紀最具顛覆性的電子信息革命之一,有望創造下一代信息產業的新生態。
“智士者,國之器”。留學事業歷來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
聚焦大局、把握大勢、力興大業。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
建立完善留學回國政策法規體系,是做好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的根本保障。5年間,人社部著眼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引進制度體系,積極破除制度藩籬,增強政策開放度,最大限度降低留學人員“回家”的門檻——
2012年,中組部、人社部等25個部門聯合下發《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明確持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士在投資、購房和子女入學等方面可享受國民待遇。
2013年,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為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簽證及居留手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簽證及居留手續的辦理流程,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出入境提供了便利。
2015年,印發《關于做好留學回國人員自主創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將海歸納入國家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支持范圍。
2016年,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關于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創業就業工作的通知》,將留學回國人員列入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對象范圍。
……
5年砥礪奮進,繪出了一幅漂亮的走勢圖:2013年至2016年,年回國留學人員分別達35.35萬人、36.48萬人、40.91萬人、43.25萬人。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十八大以來五年回國人數占到70%。這其中,國家出臺的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功不可沒。
加大留學人才引進力度——
實現中國夢新添生力軍
兩年前,臉書的第一位華人工程師趙海平辭職,加入阿里巴巴集團。遵照臉書離職者的傳統,趙海平在臉書上張貼出自己的工牌,并附上了一段告別語,其中一句是,在中國找到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今日之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圍繞做大人才增量,提升人才流入意愿,5年間,各級人社部門認真落實“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方針,著力發揮重點引才計劃的示范帶動作用,上下聯動、同頻共振,主動參與人才國際競爭,譜寫了群鳳還巢的生動篇章。
5年發力,重大項目計劃成為引才有力抓手——
人社部配合中組部開展人才選拔、后期服務和政策創新工作,各地分別推出了廣州海交會、大連海創周、南京留交會等引才載體,為留學人員回國暢通了渠道。
5年深耕,聚力重大發展戰略成為引才方向——
各級人社部門聚焦高精尖缺,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開展引才活動。廣西圍繞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引進留學人員,山東圍繞黃藍經濟區建設多次舉辦相關招聘會,重慶對緊缺高端海外人才給予最高200萬的獎勵。
5年探索,幫助海歸邁好“第一步”成為引才重要策略——
人社部深入實施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十八大以來累計投入超過1.8億元,支持2268名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解決了他們回國之初經費不足的燃眉之急。
百年留學史,蔚為大觀;幾度歸國潮,于今為盛。
在北京,海歸楊帆等人創辦商湯科技公司,開發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刷臉門禁、火車站刷臉進站等廣泛應用;在浙江,海歸斯康回國后致力于汽車尾氣的治理和研究,如今在他的家鄉安吉縣,主要道路均使用他所研發的產品……
絡繹于途、歸國奉獻的海歸,正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生力軍。
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
歸國潮激蕩雙創潮
帆影點點、陽光沙灘、海鷗競翔……對于去年年底在海南度過的10天假期,青海省玉樹州獸醫站站長、海歸宋仁德至今難忘。人社部歷年組織專家赴海南休假,海歸占有一多半。“工作這么多年了,這次海南之行是最放松的幾天。”宋仁德的話,道出了休假海歸人才的心聲。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
5年間,各級人社部門圍繞海歸創新創業痛點,樹立“加法”思維,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加強創業指導,力促歸國潮轉化為創新潮。
搭建舞臺,讓留學人員報國有門——
“幾句話的點撥,就解決了大問題。”去年10月,陜西人社廳組織9位海歸專家,為寶雞市寶光集團電器生產項目會診把脈,幫公司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企業負責人當場決定與這些專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為鼓勵在海外學習和工作的暫時不能回國的留學人員通過多種方式為祖國建設服務,人社部深入實施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十八大以來累計投入2650萬元,組織各類海外人才回國(來華)服務活動共170項。僅2016年就吸引世界各地留學人才為國服務超過2萬人次。
構筑暖巢,讓海歸創業夢圓沃土——
2013年,從美國來的楊子斌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經過向北京(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申請,他成功入駐——集中辦公區享受免費工位,企業注冊、法律咨詢、創業輔導等費用一律全免,“零成本創業,這對初創企業就是雪中送炭。”
5年間,人社部持續推進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工作,為海歸打造“圓夢工廠”。目前全國共有留學人員創業園347個,其中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建49家,入園企業2.7萬余家,7.9萬名留學回國人員在園創業,2016年技工貿總收入近2500億元。
精準服務,讓海歸經濟做大做強——
“大家探討了很多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非常實用,深受啟發。”前不久,人社部舉辦了全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高級研修班,山東亨利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商務副總裁張志剛參加了培訓,他深有感觸地說。
5年間,人社部發揮117家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盟成員單位作用開展服務工作。每年開展多期創業導師走進留學人員創業園、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高級研修班等系列活動,為留學人員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
海歸潮奔騰,踏浪再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軍,中國還需更多的海歸人才助力。
歷史期待新的回答,各級人社部門仍需加力前行。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組織工作成就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