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99,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av人片无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說一千道一萬 兩橫一豎是關鍵

萬寧“第一書記”實干挖窮根

記者  魏  賀  董絲雨

2018年04月27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萬寧軍田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資料圖片

  從2015年7月開始,海南萬寧市陸續選派97位“第一書記”進駐萬寧34個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發揮黨建優勢,增強內生動力。

  光纖拉進村,建起農產品電商平臺;無人機飛上天,幫助產業規劃布局;合作社建起來,特色黑山羊供不應求……兩年多來,萬寧實現5236戶21510人脫貧,10個貧困村整體出列,“第一書記”們交出了漂亮的扶貧成績單。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說一千道一萬,兩橫一豎是關鍵。’這兩橫一豎就是‘干’。”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說。

   

  “不能把自己當干部”

  寬大的條紋襯衫,積灰的黑色皮鞋,見到記者時,萬寧豐丹村“第一書記”李紹煦正趕往村里的養蜂場。

  兩年前,從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協調管理處來到這個距萬寧市區有一個小時車程的偏遠農村,李紹煦首先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打扮。“跟群眾打交道,就不能把自己當干部。”

  “第一書記”轉變角色,沉下身心,村子的面貌也一天天發生改變:

  來到村里一個月,李紹煦就在豐丹村委會辦公室辟出30平方米的場所,拉光纖,添電腦,給村干部們排班,建立豐丹村便民服務站。低保、就業、新農合……以往去鎮上才能辦理的事項,村民在家門口就可辦理。

  第二個月,李紹煦又在村子上空飛起了無人機,利用航拍技術對豐丹村的農業產業布局、農村危房改造點等村情展開一系列摸底調查。

  一年不到的時間,李紹煦挨家挨戶走訪貧困戶,組織幾十次村“兩委”干部討論,為村民建立起電商平臺銷售檳榔、荔枝等特色農產品,帶領十幾名貧困農戶成立中華蜜蜂飼養場。到2016年底,豐丹村就實現了整體脫貧出列。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紅星村“第一書記”劉健說,他的派出單位萬寧市委辦是紅星村的對口幫扶單位。在萬寧“三聯三問三解”聯系服務機制下,市委辦與紅星村保持密切聯系,長期扶持。在市委辦的溝通協調下,劉健不僅帶村民去外地參觀考察豪豬養殖產業,還多次請來了市畜牧局的專家,為村民們現場授課。

  “‘第一書記’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我們不僅要讓他們想干事,還要能干事、干成事,成為上下溝通的聯絡人、基層群眾的知心人。”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介紹,萬寧建立完善了“第一書記”結對幫扶、教育培訓和定期考核三項機制,制定管理辦法,用制度對“第一書記”工作進行規范,組織參觀培訓,召開一月一次的現場交流會,“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漸漸形成。

  兩年多來,萬寧駐村“第一書記”爭取各類資金9500多萬元,實施駐點村道路硬化、農水農電改造、農房加固維修等農村基礎設施改造項目139個;萬寧市還先后組織2600多名黨員干部深入村鎮走訪幫扶,解決基層群眾實際問題3600多個,農村發展基礎得到有效提升。

  扶貧不能養懶漢

  “比貧窮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一位扶貧干部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是一些貧困家庭‘窮怕了’‘窮垮了’,不管別人怎么幫,不愿試也不敢試。”

  “扶貧不能養懶漢”。為提升扶貧“造血”能力,增強貧困戶發展意愿,萬寧以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為抓手和載體,按照貧困戶的需求和意愿推廣發展“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引導黨員群眾組成脫貧致富共同體,拓寬致富渠道,增強致富能力。

  去年,北大鎮軍田村李秀昌一家的收入,幾乎較前年翻了一番。他家經濟狀況的改變,正得益于駐村“第一書記”和7名黨員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的萬寧軍田生態種養農戶合作社。

  軍田村地處水庫下游,屬庫區搬遷移民村,耕地少、居住分散,是萬寧的重點貧困村。2017年以前,李秀昌是村里32戶貧困戶之一。一家六口人守著2畝多橡膠地,偶爾出去打零工,辛苦一年下來,往往還是入不敷出。

  從2016年底開始,李秀昌加入合作社,學習黑山羊養殖和牧草種植技術,參與養殖場管理。“半年的分紅就有5000多元,在合作社打工每月還能領到2800元的工資。日子越過越穩了!”2017年底,李秀昌一家成功脫貧,“新房正在打地基哩!”

  2016年5月,從海南省農業廳派駐軍田村的“第一書記”倪世恒,如今已經成了村民口中親切的“老倪”。倪世恒到任后,經過調研,從省農業廳申請到產業項目資金550萬元,扶持軍田村發展生態黑山羊養殖產業。

  起初,貧困戶并不理解:為什么不直接發錢?本來地就少,再拿出土地養羊,我們拿什么生活?我們沒有養羊技術,萬一養不好,怎么辦?我們本來家庭就貧困,養羊的風險誰來承擔?

  倪世恒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變傳統的“合作社+貧困戶”扶貧為“黨員+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扶貧。一方面,由村里7名黨員帶頭,管理合作社。另一方面,村里引進專業的養殖公司,合作社提供生產基地及520只種羊給公司運營,經營管理、技術管理、飼養成本等均由公司承擔,貧困戶參與各個生產環節。這樣,有黨員干部示范帶頭,大家既學習了技術,又不用承擔風險。

  2016年8月,軍田村所有貧困戶一致同意加入萬寧軍田生態種養農戶合作社。當年每戶就獲得分紅5355元。除分紅外,貧困戶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掙錢,也可以利用自家田地種植優質牧草提供給合作社,每畝牧草每年收入超過7000元。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到2017年底,軍田村32戶15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全部實現脫貧。

  近兩年來,萬寧駐村“第一書記”指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77個,發展特色種植6008多畝,專業養殖戶1313戶。2017年,僅北大鎮18家合作社就實現分紅95.62萬元。

  扶貧先扶“智”和“志”

  “‘第一書記’駐村,除了找門路、籌資金、幫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幫思想。”萬寧市扶貧辦主任吳亞和說,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扶貧工作才能真正常態化、效益化。

  從2016年底開始,海南在全省開播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固定頻道固定時間開課,行業專家、致富能手及優秀幫扶干部講政策、教技術、出點子。為了讓電視夜校效果最大化,萬寧在全市12個鎮全部設立夜校分校,207個行政村設立夜校教學班,擴大電視夜校的普及范圍,調動貧困戶收看節目的積極性,確保效果落到實處。

  這兩年的電視夜校,72歲的嶺頭村貧困戶黃春容幾乎一堂不落。每到電視夜校播出的夜晚,村委會班子成員和致富帶頭人總會開車接送路程超過2公里的貧困家庭人員來聽課。此外,還給參加電視夜校的貧困戶們安排獎勵互動環節—收看節目后的討論過程中積極回答問題的就能獲得大米、雨傘、洗發水等獎品,活躍學員還將登上村里的“夜校光榮榜”。

  “我們是固定課堂+流動教學+下單式服務!”萬寧市北大鎮黨委書記文萬會說,省上統一內容播放結束后,北大鎮各村委會根據貧困群眾實際需求和反饋,邀請相關領導專家現場授課、帶領貧困群眾赴外地參觀學習。“貧困戶愿意‘點菜’了,決心和干勁提起來,脫貧就真正有了內生動力。”

  “琢磨致富門路、討論各種技術的多了,整天游手好閑、喝酒打牌的少了”。2017年,萬成鎮聯星村三角梅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文盛飛,受到電視夜校的啟發,爭取萬寧市文體局支持,在村上的三角梅培育基地建起了農家書屋,定期開展書法學習班、讀書會、朗誦會……鄉村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張美文對記者表示,2018年,萬寧還面臨10590人脫貧攻堅任務,“我們將進一步建立把幫扶政策與貧困群眾參與情況掛鉤的正向激勵機制,真正做到摘帽子、拔根子、找路子,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7日 19 版)

(責編:宋鶴立、閆妍)
相關專題
· 縣區干部談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