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3日09:1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對于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來說,干部作風不過硬,就會貽誤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機。
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把改進作風和服務發展緊密結合,為改革開放事業注入澎湃動力。
牢記為民宗旨,實干贏得人心
2012年12月7日下午,廣東深圳,通向前海深港合作區的道路暢通如常,一個由8輛車組成的車隊融入車流,與社會車輛并行。不封路、不擾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令人印象深刻。
5年后,見證過這一時刻的前海管理局依然在集裝箱改造成的房間內辦公,不同的是,這片區域已經實現增加值2000億元、稅收344億元,分別比5年前增長超過41倍和66倍,用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人民,不僅看怎么說,更要看怎么干。行動就是作風最好的體現。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深圳從一開始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已經退休的馬成禮還記得與2萬名基建工程兵背著糧食咸菜來深的情況,“沒有煤只有柴,蔬菜也短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支隊伍愣是不到一年就搬掉羅湖山,填高羅湖區,五年就把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了15倍,把“誰也不愿意來的缺水缺電的邊陲小鎮”變成了迅速崛起的“一夜城”。
改革開放需要什么,群眾需要什么,黨委、政府就去做什么。
2004年,行政服務大廳投入使用,成為全國首批集中辦理行政審批的場所之一,“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成為最基本的工作標準。隨后又開展多輪機構改革,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從群眾關心、制約城市發展的棘手問題入手,破解違法建筑難題,實現違法建筑“零增長”;針對水體污染,深入實施河長制,建成區36條黑臭水體整治按期完成;打通交通瓶頸,加快軌道交通建設……
一大批“歷史欠賬”逐步解決,一個個城市短板逐項補齊,工作作風的提升,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福利改善與城市持續發展水平的提升。
激勵擔當有為,呵護創業激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提出明確要求。
改革,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試驗。試驗難免會試錯。
作為一個因改革而生的城市,深圳更能體會敢闖敢試和鼓勵寬容的可貴。
“必須從工作上適應,積極支持、保護和促進改革開放,保護改革者及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實事求是地處理改革開放中發生的問題。”這是1990年深圳市紀委總結過去十年紀檢工作時的第一條體會。
“成功為你歡呼,失敗為你加油”的寬容城市氛圍,成為無數創業者不竭的動力,催生出深圳大大小小“第一個吃螃蟹”的舉措。
保護創業激情,還要防止怠政。針對個別干部“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錯誤認識,深圳下大力氣整治“為官不為”,通過構建“有為激勵,無為問責”制度體系,鼓勵勤政善政,推動經濟發展。
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5月,深圳市《關于支持改革創新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若干規定(試行)》出臺,探索運用“三個區分”原則開展容錯糾錯,以此為干事創業干部“撐腰鼓勁”,助推深圳創新發展。
寬容與嚴管之下,深圳干凈干事的風氣進一步形成。“老框框、老套路”的重重束縛,“差不多、過得去”的粗放思維,“光說不練、做而不實”的漂浮作風等逐步破除;敢破敢立的開拓精神、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精益求精的較真精神、一抓到底的實干精神蔚然成風……
堅持常抓不懈,糾正不正之風
“建立責任管理機制、教育引導機制、監督檢查機制、查處問責機制,促進糾治‘四風’工作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近日深圳根據黨內法規試點安排,出臺《關于建立健全糾正“四風”長效機制的規定》,把八項規定精神落在實處,成為規范特區干部作風的有力抓手。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加強作風建設,不斷為特區改革發展建設注入正能量。
上世紀80年代,出臺《關于搞好黨風的十條規定》、《關于市領導深入基層改進領導作風的規定》,90年代,推進黨風標準化建設,開展黨風檢查和行風評議……多年來,深圳始終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治理黨政機關經商辦企業、濫發錢物、超標準興建樓堂館所、私設“小金庫”等問題,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持續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開展公款旅游、違規公款吃喝、會所腐敗、打高爾夫球、收受購物卡等專項整治,推動糾正“四風”和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5年多來,全市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09起340人,黨政紀處分271人。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52起,全市共排查出基層黨員干部違紀線索7105件,立案2353宗,黨紀政務處分1762人。
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
一流的城市需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政府必須創造一流的廉潔環境。作為為市場經濟探路的經濟特區,營商環境一直是檢驗深圳作風建設情況的試金石。
從率先放開生產資料價格開始,取消票證、成立證券交易所、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圳市委、市政府一步步為市場松綁,為自己加壓。
2013年3月1日,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流程大大簡化。短短5年,深圳商事主體已達318萬戶,其中企業186萬戶。
今年2月,深圳又出臺《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20條措施,由此踏上打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的新征程。
不斷的簡政放權又促進了干部作風,形成了作風建設良性循環。
“不用到處去送粽子、月餅和購物卡,我們只要專心把業務做大做強、把客戶服務好,政府就會把我們服務好。”深圳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清州感慨道。
如今,在深圳,很多企業家在談到企業與政府的關系時,幾乎都不約而同會談到:在深圳,企業正常發展不需要政府時,幾乎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但企業遇到困難需要政府時,感覺到政府無處不在。
“找準政府定位,用一流的作風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這樣才能以更大的作為走在新時代最前列。”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說。
對人來說,四十已是不惑,于城市而言,四十卻正值青春。如今的深圳依然朝氣蓬勃,正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進行著新時代的“趕考”。(記者 陳義波 顏驚蕾 通訊員 任琦 吳欣)
相關專題 |
· 反四風,樹新風——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