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99,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av人片无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常州市:以“許巧珍7+工作法”激發城市基層黨建活力 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中共常州市委組織部

2018年08月29日13: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和社會組織架構的變化,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召開后,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今年7月4日勝利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基層黨組織要強化政治引領,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正確方向。

“許巧珍7+工作法”,是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南大街街道東頭村社區原黨委書記許巧珍同志命名的工作方法。它源于許巧珍同志長期扎根社區的樸素感悟和經驗思考,是一套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法。21年前的東頭村社區,“行無路、居無所,設備舊、底子薄,環境差、管理亂”,許巧珍帶領社區一班人,用扎根基層的勤勉奉獻踐行對黨忠誠,用真情真摯的貼心服務團結帶領群眾,用“零距離”的溝通互動凝聚各方力量,用頂得住不退縮的擔當精神破解困難問題,將一個基礎薄弱、矛盾交織的老社區,煥新成為服務完善、活力迸發的新家園。實踐證明,許巧珍同志的“7+工作法”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職責使命和價值追求,是一套順應時代需要、符合基層實際、代表群眾利益,可復制、可操作、可推廣的工作方法,具有典型示范價值。

二、做法與內容

1、對待事業:忠+勤。“忠”指對黨永遠忠誠;“勤”是對工作勤勉勤奮。為黨種好責任田、守好主陣地,“忠”是根本要求,“勤”是基本素養。

實施“強基工程”,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以“一引領帶三強化”:強化理論武裝,每年1次黨員冬訓、每季度1次支部黨課,每月1次黨小組討論,每周至少1小時黨員自學,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落實到每個基層支部、黨小組,落實到每名黨員,確保以學促知到位。強化服務能力,樹立“六勤”理念,勤看勤練,練就“硬功夫”;勤宣勤講,講出“好風氣”;勤走勤訪,訪出“真民意”,確保以知促行到位。強化責任落實,列出“黨建責任單”、“書記項目單”、“問題整改單”,年底曬出“黨建成績單”,以四張清單壓實責任,確保以行促效到位。

2、對待群眾:熟+真。“熟”指熟悉社情、洞察民意;“真”指真心付出、真情服務。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熟”是前提基礎,“真”是核心要義。

建立“三熟三知”工作機制,熟悉群眾需求,知道“要做什么”,破解供需對接“兩張皮”的問題;熟悉政策法規,知道“要怎么做”,破解社區工作“不規范”的問題;熟悉工作流程,知道“怎樣做得好”,破解服務能力“不過硬”的問題。記錄“民情日記”,堅持困難群眾必訪,變故家庭必訪,孤寡老人必訪,隨時掌握居民需求,精準設置服務菜單,將服務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舉辦社區大講堂、崗位大練兵、業務辯論賽、“金點子”分享會等,組織社區干部學習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做到個個是行家,人人“一門清”。

3、對待困難:挺+干。“挺”指不怕難、挺在前;“干”指敢擔當、能作為。破解發展難題,“挺”是精神境界,“干”是擔當氣度。

堅持重預防、抓源頭、強基礎,積極應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征地拆遷、環境整治、舊城改造等壓力挑戰,當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做到“一聽二到三本帳”:“一聽”,每天提早半小時上班,到社區轉一轉、聽一聽,隨時了解掌握矛盾問題的苗頭性傾向。“二到”,到現場調處社會矛盾,到一線破解困難問題。“三本帳”,記好一本“問題帳”、一本“辦法帳”、一本“民意帳”。社區多年來未出現越級上訪群體事件,未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居民稱贊,住進了東頭村,就是住進了幸福村。

4、對待矛盾:情+理。“情”指將心比心、用情感人;“理”指“一碗水端平”、公道正派。化解基層矛盾,“情”是溝通方式,“理”是衡量標尺。

形成“五心”工作機制,堅持“耐心走訪,定期排查;細心分析,科學研判;巧心借力,預警分流;靜心處置,區別對待;公心督辦、定期回訪”。科學劃分社區8個網格,為每個網格配備一長五員(即網格長、調研員、服務員、監督員、化解員、治安員),常態化走街串巷、進家入戶摸排風險隱患,以現場辦公的方式及時處置矛盾糾紛,確保排查“零遺漏”、研判“零差錯”、問題“零積壓”。召開民情懇談會、決策聽證會,暢通民意訴求集中表達渠道;搭建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合一”工作室,定期組織社區事務協調會,把道理法理放中間,把矛盾沖突擺臺面,以協商共議確保溝通到位,用群眾方法解決群眾問題。

5、對待共建:誠+厚。“誠”指真心誠意,凝聚共建力量;“厚”指“厚著臉皮”,爭取各方資源。小社區撬動大社會,“誠”是待人之禮,“厚”是處事之道。

通過“五進五誠”自覺站前臺、唱主角,進商務樓宇、進工廠企業、進公益機構、進機關部門、進學校醫院,吃了“閉門羹”不退縮、接了“逐客令”不氣餒,通過“誠心交朋友、誠心結對子、誠心搞活動、誠心聯資源、誠心促融合”,推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引導各類資源注入社區“洼地”。當好社區“東道主”和駐區單位“娘家人”,主動對接需求,傾聽意見建議,開辦“四點鐘托班”,組織“鵲橋相親”、“中秋聯誼”,為駐區單位子弟解決入學就醫等困難,社區與不少單位結下了十多年的共建情誼,形成開放互動、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的良好氛圍。

6、對待同事:嚴+愛。“嚴”指嚴格管理、嚴格要求;“愛”指悉心指導、用心呵護。抓好社區骨干隊伍,“嚴”是硬約束,“愛”是軟實力。

堅持“書記引領黨員、黨員活躍團隊、團隊凝聚民心”,做到嚴愛相濟、張弛有度。開展社區目標管理考核、社工滿意度測評、民主評議黨員等工作,對社工定目標、壓責任、要結果,并引入“第三方測評”機制,客觀精準評價工作實績。設立“先鋒崗”“曝光臺”,每季度對成績突出的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進行批評教育。推行“師徒結對”,對新進社工手把手、一對一輔導;組織“夸夸我們的團隊、說說我們的故事、溫暖我們的家園”等系列活動,幫助他們在耳濡目染中快速成長為各個網格中的最活因子和得力干將。

7、對待創新:思+試。“思”指注重積累,善于思考;“試”指勇于嘗試,敢為人先。黨建要創新,“思”是破題關鍵,“試”是解題要點。

順應發展形勢,立足社區實際,在邊思邊試中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針對如何提升居民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創辦小區“道德故事會”,組織居民在一張小板凳上說說“家長里短”,夸夸“孝順兒媳”,以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和諧了關系、純樸了民風,這一創新做法發展成“道德講堂”,享譽全國。針對如何發揮在職黨員作用的問題,推行“黨員義工365”活動,創新社區群眾點單、黨組織下單、黨員義工接單的“三單制”工作模式,先后設立社區鄰里守望、扶貧幫困、民情快遞等“十大公益崗”,引導在職黨員身份“亮”出來、活動“走”進來、形象“樹”起來,為社區居民提供政策宣傳、咨詢調解、民間工藝和實用技術培訓等三大類130余項特色服務,有效實現供需“面對面”、對接“實打實”。

三、成效與反響

許巧珍同志是江蘇省常州市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中涌現出來的先鋒模范。她創立的“許巧珍7+工作法”來自社區一線、扎根基層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實踐性,群眾認可、黨員擁護,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擔任社區書記的二十多年來,她不忘初心,扎根基層,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有限生命,無限服務,為黨為民,無限忠誠”的諾言;她心系群眾,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需要就出現在哪里,是群眾最愛的“小巷總理”;她無私奉獻,用自己的收入補貼困難居民,是全市最老的“月光族”;她深受愛戴,五次換屆居民都聯名挽留,成為全省最年長的社區書記。她曾兩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先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基層干部、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社區先后榮獲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許巧珍同志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贏得民心。凝聚她一生心血與智慧的為民服務“許巧珍7+工作法”,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同行的廣泛贊譽和社區居民的真誠歡迎。2017年,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文奇來到位于東頭村黨委的許巧珍書記工作室調研指導,對“7+工作法”高度肯定,并要求全省推廣。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等中央主流重點媒體都做了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在中國之聲、中華之聲、鄉村之聲3個主頻率播出廣播劇《紅衣奶奶——許巧珍》。江蘇省常州市還堅持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精心設計實境體驗、訪談教學、現場互動等環節大力推廣,先后組織開展“許巧珍先進事跡”報告會、“做許巧珍式好干部”大討論、“許巧珍7+工作法”微黨課等學習活動183場,收集學習心得體會文章500余篇。

四、經驗與啟示

“許巧珍7+工作法”順應社會結構新變化,把力量凝聚到黨組織周圍,把工作開展到樓道小巷,把真誠服務送到百姓身邊,把黨的溫暖帶到群眾心坎,以到底到邊、落細落小的務實作風,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全面覆蓋、落地落實。 “許巧珍7+工作法”啟示我們:

一是只有凝聚有力,才能擔當有為。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方向在黨委,關鍵靠黨員,主體是群眾,社會共參與。社區黨組織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社區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強化“四個意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要求落細落實,城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才有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影響力,再棘手的難題也能破解,再大的矛盾也能解決,再難的事情也能辦好。

二是只有走進民心,才能贏得民心。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的“神經末梢”,了解民生最清楚,服務群眾最直接,必須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在積極開展為民服務中強化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帶著群眾感情,把群眾遇到的急事、難事、煩事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時時為民著想,處處為民解憂,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才會“一呼百應”,把黨的政策要求變成自覺行動,一心一意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

三是只有真誠共建,才能同頻共振。社區資源少、爭取支持難,“背靠大樹”“同舟共濟”就不難。社區黨組織既要善于“盤活”資源,又要善于“激活”資源、“育活”資源。實踐證明,只有用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打動各方力量,用平等對待的真誠付出融洽共建關系,駐區單位才會更加重視社區、社會組織才會充分依靠社區、各方資源才會主動投向社區,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

五、探討與評論

“許巧珍7+工作法”,既是貫徹落實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厚植黨在城市執政基礎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服務“中國夢”創新實踐,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一個普通的靈魂能走多遠,取決于境界有多大。服務小社區,需要許巧珍老人那樣的大境界。”《光明日報》評論指出,“許巧珍用一生回答了一個大問題。既然群眾利益無小事,那么‘我’的位置在哪里?應該承認,每個人都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黨員干部的追求必須與群眾的所思所想一致,必須利在人后。唯其如此,才能成為別人的好榜樣、事業的帶頭人。讓群眾豎大拇指,就是黨員干部價值追求的最大化。”《求是網》強調:“許巧珍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層干部,但她身上蘊含的那種待群眾如親人、視名利如浮云、看事業重如山的精神值得每位黨員干部學習。只有‘許巧珍式’的干部越來越多,黨的事業才會越來越興旺,人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經濟日報》評論強調:“許巧珍的事跡,再次為我們昭示這樣一個真諦,那就是:對黨的忠誠,是時間不能改變的;對群眾的真愛,是崗位不能改變的;永葆共產黨員本色,是年歲不能改變的。”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