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漳州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7日08: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漳州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制定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以提升組織力和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為重點,按照構建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的要求,從“三個轉向”改革入手,創新打造“一核多元、三共一體”的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有效強化了城市基層治理,為漳州市蟬聯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作出了有力貢獻。《福建改革情況》《八閩快訊·專報件》分別刊載了漳州市創新做法。
一、背景與起因
漳州市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導向、實踐導向,通過深入調研,總結梳理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主要表現在“兩熱兩冷”“兩重兩輕”上。一是市區“熱”、縣城“冷”。從全市范圍看,市區積極探索創新,為全市全面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了好局;有的縣城工作還不夠積極主動。二是街道社區“熱”、駐區單位“冷”。有些駐區單位,在行政級別上比街道社區高,有的不愿“放下身段”主動與所在街道黨組織聯系,街道社區“小馬拉大車”、力不從心的問題比較突出,整體互聯互動效應有待發揮出來。三是重覆蓋、輕引領。有些地方對城市基層黨建內涵的理解比較片面、比較孤立,只是一味地追求組織覆蓋率,沒有把黨建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上。四是重傳統領域黨建、輕新興領域黨建。一些地方和單位對傳統領域黨建有思路、有辦法,但對破解新興領域黨建難題卻束手無策,在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方式上,仍然沒有找到既切合實際,又有足夠吸引力的辦法。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三個轉向”的改革實踐啟示我們,從街道社區黨建升華為城市基層黨建,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對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是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實踐創新,是對黨建規律認識的深化。城市的核心是人,要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僅靠街道、社區現有的力量、現有的資源、現有的能力和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調動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形成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的“綜合效應”,才能使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二、做法與經過
1.“隔閡式”轉向“融合式”,以組織共建促領導體制更強。打破行政隸屬關系壁壘,破除各自為政隔閡,建立共駐共建領導體制,在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相互聯結的“大融合”中,形成重視基層、抓好基層、支持基層的“大氛圍”。一是注重統籌領導,凝聚共駐共建意識。成立漳州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市級層面職責任務,列出76家具體對接的市直機關企事業名單,提出42條共建清單,經組織部門牽線,交由市直黨工委、教育工委、國資委黨委立項分解,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行業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全市街道層面共簽訂共建協議42份,社區層面共簽訂共建協議191份。注重壓實縣(市、區)黨委和部門責任,落實“一月一調研、一季一例會、一年一述職”制度,定期現場辦公、拉練評比,推行黨建工作量化考核、條塊交叉考評制度,強化了各級各部門抓城市基層黨建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比如,在2018年社區換屆中,薌城區選派了42名基層民警進入重點、難點社區“兩委”班子,擔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委員或居委會主任助理,擔負起化解矛盾糾紛、強化治安防控、開展便民服務等職責,受到群眾衷心的支持和擁護。二是注重區域協調,構建齊抓共管機制。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賦予街道黨工委對區域內重大決策和項目的建議權,對城市總體規劃、公共事務的參與權和綜合管理權;規定駐區部門創建文明單位等相關評優評先、派駐街道機構負責人的人事考核、選拔任用等13項考核考評工作,須提前征求所在街道社區黨組織意見,實現權責統一,建立起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行業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機制。比如,東山縣中興社區黨支部與縣衛計局機關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吸收23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共建,簽訂《家庭式醫生與居民簽約服務協議書》825份,接診并建檔750人,覆蓋社區常住居民及流動人口4150人,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三是注重優勢互補,推進基礎保障落實。建立財政投入為主的社區組織運轉保障機制,完善社區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逐年增長機制。薌城區、龍文區分別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50%、140%和160%、150%確定社區主干、其他“兩委”的基本報酬。重視抓好社區綜合服務場所建設,由組織部門牽頭、民政部門負責,國土、住建、規劃等部門配合,新城區通過搞好規劃、統籌建設,舊城區通過調劑置換、機關辦公場所改造、租借購買等方式解決。2017年來,全市共推動45個社區綜合服務場所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其中薌城區消除了34個未達標社區,已經實現了100%社區綜合服務場所達標。同時,以群眾關注的物業為重點,重新修訂《漳州市物業服務企業和項目經理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聯動機制,進一步強化物業企業黨建工作,建設“紅色物業”。
2.“封閉式”轉向“開放式”,以活動共聯促組織機制更活。打破以往各自抓、各自管的封閉格局,建立開放性的互聯互動紐帶,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協力創新黨建活動載體中補短板、育典型。一是探索互動式教育模式,同步把基層黨員管起來。共建單位之間聯合開展微型黨課、國學課堂和黨日活動,通過線上互動、線下交流,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員教育管理監督網絡。比如,西橋街道鐘芬社區黨支部與漳州市家居商會黨支部共建,為改變“夜生活”的陋習,注重對企業家、“創二代”黨員進行政治引領,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由黨員企業家在每天早晨6:00至7:00通過微信捐款1元、社區黨組織匯總捐給“自閉癥”群體。二是推行立體式輻射模式,同步把兩個覆蓋抓起來。著眼推進新領域、新業態黨建,社區黨組織發揮組織優勢,幫助區域內“口袋黨員”找到黨組織,幫助有黨員的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選派黨建指導員為周邊未單獨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實現區域內黨組織活動聯辦、黨員聯管、隊伍聯建、要事聯商、發展聯享,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拓面提質。比如,薌城區新橋街道成立新城大廈和商業城黨委,工作覆蓋16家省市駐區單位及眾多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黨委聯合覆蓋的成員單位共同成立了“閩南商業城O2O電商平臺”,打造出“互聯網+實體店”的網上閩南商業城,攜手應對電商沖擊帶來的經營困難。三是實行聯盟式共建模式,同步把黨建典型育起來。確定“一古一新”作為市級城市基層黨建示范點。“一古”,即立足8.3公頃的漳州古城核心區,盤活“福建臨時省委舊址”“黨員驛站”“林氏家風館”等黨建資源,發揮黨建在古城保護開發中的政治引領、文化引領、服務引領功能;以西橋街道為核心、3個社區黨組織為基礎、漳州古城管理機構為中樞,吸納區域內14家市直、區直機關事業單位參與,建立華南社區、延安社區2個漳州古城黨員驛站,積極開展漳州古城治理、黨員志愿服務群眾等工作。“一新”,即在全市最大的城市綜合體萬達廣場甲級寫字樓一樓“黃金地段”建設占地近400平方米的商圈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成立萬達商圈黨委,吸納百貨、商鋪、酒店、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不同性質、不同隸屬和不同建制的9個黨組織,輻射周邊400多家商戶,通過建立互聯互動機制,推動城市綜合體向黨建綜合體轉變。
3.“輔助型”轉向“引領型”,以資源共享促作用發揮更實。跳出黨建自我循環、黨建作用邊緣化等誤區,注重整合各種資源,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城市工作的引領創新作用。一是引領城市建設。立足服務漳州市“生態+”城市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中的積極作用。比如,注重將黨支部建在生態項目上,有效激發發展活力,在實施西湖生態園項目時推行黨員和諧征遷工作法,僅7個月多時間就簽約140萬平方米、完成75%,創造了城市征遷“西湖速度”。二是引領基層治理。注重基層黨建對網格化管理的引領,每個網格確定一個牽頭單位,負責本網格內黨建聯誼;根據網格的大小每個網格設立數量不等的黨員網格員,每個黨員網格員掛鉤聯系若干個居民小區、樓棟黨小組、商鋪黨小組,實現黨員“居住在網格、服務在網格、奉獻在網格”。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推出“薌里薌親”手機APP,社區通過APP發布巡防任務,參與共建的黨員志愿者通過APP“搶任務”,手機實時記錄黨員志愿者參與巡防任務“路線圖”,志愿服務時間作為年底綜治考評的重要依據。三是引領群眾工作。積極做好城市基層群眾服務工作,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中樹立起黨組織形象和威信。薌城區在每個社區都設立警務室、“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在漳州古城區組建“古城厝邊”黨員巡邏隊、“文明旅游”黨員志愿服務隊,形成城市一道流動的“紅色風景線”。比如,在漳州古城征遷中,西橋街道延安社區黨支部創新設立“黨員調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糾紛200多件,國家信訪局專程赴漳調研這一經驗做法。比如,薌城區北橋社區“90后”女黨員黃雅雅,6年來兢兢業業地履行社區安全員職責,貼近群眾,服務百姓,所負責的轄區31間出租房、89家店鋪,沒有發生過一起火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實績,成為漳州市消防宣傳大使,被福建省公安消防總隊授予“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榮譽稱號。
三、成效與反響
1.建立起管長遠、顧全局的工作機制。以落實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為抓手,以掛鉤聯系街道的區委、區政府領導為總召集人,定期研究資源共享、社區共建等事項,協調解決問題,做到有組織、有職責、有制度、有督查。突出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條主線,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整體推進街道社區、駐區單位、新興領域等黨建工作,建立起符合城市黨建的系統性、融合性、協同性等要求的工作機制。
2.構建起高格局、城市化的組織體系。建立“市→區→街道→社區以及轄區內各級黨組織”聯動體系,擰緊責任鏈條,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城市發展變化,研究城市黨建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推動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機制創新,用新辦法來解決新問題,有效增強了黨在城市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切實把城市基層黨員組織了起來、人才凝聚了起來、群眾動員了起來,為城市建設、治理、發展貢獻正能量。
3.搭建起密切型、融洽型的黨群關系。形成了重心下移、大抓基層、服務群眾的鮮明導向,工作力量向社區下沉、職權資源向社區下放,使城市基層黨組織有能力、有條件為群眾服務。城市基層黨員更好地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了解群眾安危冷暖,盡心竭力辦實事、辦好事,把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來辦,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四、經驗與啟示
1.要善于把握規律,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思路。漳州市把握整體性、開放性、融合性、差異性等新特點、新規律,大膽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勢,創造性地提出了城市基層黨建“三個轉向”的改革思路,即:“隔閡式”轉向“融合式”、“封閉式”轉向“開放式”、“輔助型”轉向“引領型”。實踐證明,這一工作思路,遵從了城市基層黨建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始終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適應,因而有效推動了城市基層黨建從基層自轉走向上下協同用力,從局部破題走向整體推進,從自我封閉走向開放融合,從簡單粗放走向精準發力,達到了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效果。
2.要善于突破難題,改革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式。由于體制上有內外、行政級別上有高低、領域上有傳統新興等區別,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難問題,客觀上成為制約城市基層黨建發展的瓶頸。為突破這一難題,漳州市通過賦予相應職責職權,讓街道社區黨組織真正發揮“軸心”作用,有機聯結駐區單位、各行業、各領域黨組織開展共駐共建活動,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切實做到了在融合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同時,以系統的思維和方法,通過建立組織、責任、制度三聯動體系來確保各級黨組織聯動起來。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改進工作方式,重心下移、資源傾斜,為基層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才能確保街道社區黨組織有資源有底氣有能力抓強黨建、抓好治理、抓實服務。
3.要善于抓住根本,完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漳州市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堅持以開放的思維和機制,引領各領域黨組織通過建立和落實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等黨建制度,創新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并與文明單位創建、平安建設考評相銜接,實行過程管控、績效管理,推進基層治理機制良性互動,形成“三共一體”治理模式,使城市基層各項工作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實踐證明,只有抓住制度建設這一長遠之舉、根本之策,才能推動城市基層黨建領導體制更強、組織機制更活、作用發揮更實,確保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五、探討與評論
1.“城市基層黨建,市級黨委主抓什么?”城市基層黨建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市級黨委要堅持“一盤棋”,發揮牽頭抓總作用,主要負責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總體規劃、整體部署、政策制定、督促推進,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在具體落實上,除了由組織部門主抓外,還必須充分調動編制、政法(綜治)、文明、民政、財政、人社、住建、市場管理、工青婦等部門的積極性,齊抓共管、同向發力。
2.“城市基層黨建,如何凸顯城市特點?”研究黨建就是要研究人、研究黨員,人在哪里、黨員在哪里,黨建工作重點就在哪里,這樣才能確保黨的執政基礎不斷鞏固,這是個重要政治問題。城市基層黨建,它是一個區域性的概念,涵蓋面更大,要立足系統思維、統籌思維、戰略思維,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治理功能、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寬思路、突破思維瓶頸,才能真正找到符合城市特點的黨建路子。
3.“城市基層黨建,如何發揮務實作用?”一些同志講到黨建,很習慣用“虛功實做”這四個字,這個觀點是不全面的,黨建工作實實在在,必須是“實功實做”。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有“大黨建、大參與、大格局”的概念,就是要服務城市基層群眾、服務城市基層治理、服務文明城市創建,打通服務城市群眾的“最后100米”,創設有思想、有溫度、有色彩的“身邊黨建”,讓群眾看到、感受到黨組織和黨員的實質作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