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99,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av人片无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四川成都市溫江區:探索“第一時間”工作機制 全面深化城市社區治理

中共成都市溫江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8日09: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溫江區進入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區新階段,居民群眾對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等的期盼十分迫切。然而,在改革開放大潮下,傳統單位性組織原有的全能性行政功能逐步淡化、剝離,大量城市居民由體制內的單位人轉變為體制外的社會人,眾多農民進城就業,不以黨組織建立為前提的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急速增長,這些體制外的人和組織都需要街道社區來托底管理和服務,街道社區傳統熟人社會的治理模式難以滿足當地“生人社會”發展需求。

近年來,盡管全區各個條線都在向街道社區加大資源傾斜力度,但缺乏全國統一實行的標準范式,條條之間多是各自為政,下沉事項、工作力量和平臺整合不夠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重復勞動、效率不高等現象客觀存在;派駐的民政、衛計、勞保、流口等各類專干,工作職責、壓力負荷、薪酬待遇、管理考核等各不相同,不可避免出現耗散效應;駐區單位、行業系統直接參與基層治理缺乏利益耦合,遇事主要靠感情、“刷臉面”,與街道社區互聯互動“化學反應”不充分;特別是街道社區,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不僅承擔著繁重的行政事務性工作,還面臨著流動人口大大多于戶籍人口的現實挑戰,既缺乏能力、也缺乏精力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對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憂了解掌握不及時、不全面,聯系服務群眾、組織發動群眾功能弱化;社區居民五湖四海集聚而來,數年時間溫江區人口就由40余萬翻番到80余萬,社區居民彼此之間粘性不足,主人翁意識日趨淡化,只要共享不要共建共治的傾向不斷加劇,迫切需要打破傳統架構、突破舊有模式,整合資源力量,提升聯系服務群眾效率,激發全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

溫江區柳城街道航天路社區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擁有居民院落49個、商住樓盤5個、商業街區10條、專業市場1個,常住人口1.5萬余人(戶籍人口3700余人),居民小組14個,設社區黨委1個、黨支部10個、黨小組16個,現有黨員164人,“兩委”成員8人,在全區城市社區中具有廣泛代表性,在此探索運行新的治理模式具有較大范圍的推廣價值。因此,溫江區率先在此啟動“第一時間”工作機制試點。

二、做法與經過

(一)重構“大黨建”組織架構,健全“第一時間”機制工作體系。一是橫向整合多元主體。以社區黨委為中心,以社區議事會(監事會)、業委會(自管會)、社會組織、駐社區單位為支點,構建“1+4”治理架構。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制度,由社區黨委書記兼任聯席會書記,社區議事會監委會、業委會自管會、社會組織、駐社區單位分別按2:1:1:4的比例產生兼職委員,從組織上確保共商發展、共議難題、共建組織、共用陣地、共享資源能夠第一時間落地。二是縱向聯接末梢神經。在樓棟(院落)、專業市場、社會組織等領域,采取單建、聯建等形式,建立黨支部10個、黨小組16個,把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社區的每個角落,有力確保上級精神第一時間直達群眾、社區動向第一時間受到關注。依據人口規模分布情況,將社區劃分為7個片區,成立7個片區地域黨支部,由1名社區黨委委員常態聯系指導。每個片區地域黨支部負責對接2個治理小組,在社區黨委集中領導下協調聯動片區內各個黨組織,第一時間配合治理小組開展活動、服務群眾等,亮出黨的標志、鮮明黨的色彩。三是厘清“一核多元”關系。通過責任清單制厘清治理主體的職能職責邊界,社區黨建聯席會全面承擔領導核心責任,社區黨委重在指導居民自治,居民議事會(監事會)重在對自治事務行使決策權和監督權,業委會(自管會)重在收集社情民意,社會組織重在提供公益性服務,駐社區單位重在參與推動社區發展,片區地域黨支部重在呼喚“炮火”支援賦能治理小組開展工作,治理小組重在深入“聽得到炮聲”的前線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組織發動群眾,實現黨的領導、居民自治、基層治理“三網合一”。由居民群眾對各類治理主體進行民主評議,把評議結果作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駐區單位等的年終考核重要指標,作為社會組織等業務接續的重要依據,最大程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二)開展小單元“標準化”治理,推動“第一時間”機制末端落地。一是依據服務規模劃定網格。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以300—400戶為管理服務半徑確定網格標準,將航天路社區原有14個居民小組進行邊界優化,科學劃定14個治理網格單元,對應14個治理小組,確保每個治理小組都能夠有精力第一時間落實上級部署、了解群眾訴求、回應群眾期盼。二是采取員額控制限定人員。建立“政治品質+業務能力”的治理員素質標準,按“1+2”的結構配備治理小組人員,即每個治理小組選聘1名專職治理員擔任組長、2名兼職治理員協助開展工作。全面整合區級部門下沉人員、民政專干、衛計專干、勞保專干、流口專干、綜治網格員、黨小組長、居民小組長、物業公司保安門衛、社區城管、社區民警、新招聘人員等12類可用人員,打破身份限制、崗位條線、經費渠道,重新擇優聘用、拉通使用,解決治理員來源渠道。開展專項上崗整訓,確保治理員有能力做到第一時間開展工作。三是緊跟形勢發展設定職責。自上而下梳理政務下沉事務,自下而上梳理群眾訴求,明確治理員承擔第一時間落實公民教育、環境維護、應急處突、信息傳遞、鄰里調解、社區關愛、事務協辦等7項職責,量身定制任務清單、流程標準、工作臺賬。嚴格落實“五必知”“五必訪”“五必問”要求,日碰頭、周例會、月總結,推動治理員90%時間深入群眾開展工作。

(三)理順“工”字型運行模式,確保“第一時間”機制高效運轉。一是暢通社區層面橫向多元協商模式。制定黨建聯席會議事標準,年初全面統籌謀劃,每月定期收集社區治理、民生保障、基層黨建等方面的共治議題,實行議定事項定向交辦制、臺賬管理制,每月通報上個月份決議落實情況,年中階段復盤、年底集中評估,推動工作第一時間落地落實。二是暢通治理小組層面橫向協同聯動模式。以問題發現、情況報告、臺賬管理、研究會商、決策執行、回訪落實為工作流程,按照“出門一把抓、進門再分家”的思路,將事前、事后的“前端”模塊整合授權給社區治理小組。治理小組依托線上全覆蓋的“幸福航天·家”微信群和線下“李姐開心吧”等載體,通過居民網上報、網格巡查找、進門入戶訪等方式,第一時間宣傳上級政策精神、了解群眾現實需求、提供上門代辦服務、動員群眾共建共治。對于治理小組能獨自完成的相關事務第一時間進行辦理,不能獨自完成的第一時間轉交片區地域黨支部,需片區內聯動辦理的由片區地域黨支部牽頭第一時間辦理;需片區外聯動辦理的,由聯系指導片區地域黨支部的社區黨委委員負責第一時間協調辦理。三是暢通上下縱向信息交互模式。社區黨委居中統攬、協調各方,自上而下,對于下沉到社區的工作任務,按照多元治理主體的職能邊界,第一時間進行分類處置;自下而上,治理一線社情民意平時按月、遇有重大情況第一時間上報街道黨工委,對需要社區內各方參與的第一時間提交黨建聯席會商議,對需要上級支持的第一時間專題報告街道黨工委,全力確保“小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三、成效與反響

(一)擴大了服務范圍,從戶籍人口拓展到常住人口。通過常態化每月1次全覆蓋上門入戶走訪,打破了過去“兩委”成員忙于行政事務,選擇性走訪戶籍人口,甚至等著群眾上門找服務的困境,既摸清了流動人口底數,又強化了廣大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4月份試點運行以來,航天路社區在企業扶持、貧困幫扶、便民惠民等方面的政策得以更好落地落實,共有25名企業在職人員享受到了個人能力培訓補貼,新增就業56人、創業18人,8個老舊院落的200余戶家庭享受到了院落改造帶來的生活環境升級,20戶特殊家庭享受到了“一對一”幫扶政策,51戶家庭享受到了計生互助金、獎勵金,11名優撫對象享受到了優撫金,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每一位社區居民。

(二)統籌了治理力量,從各自為政轉變為合力共為。通過對社區可用人員的全面整合,打破了互不了解、忙閑不均、各自為戰的局面,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共為;通過加強多元治理主體的協同聯動,形成了在互動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的良好局面,社區治理整體效應得到有效發揮。在試點期間,新增居民合理性訴求251件,全部予以分級分類處理,按照一般問題馬上辦、疑難問題限時結、特殊情況及時答,扎實穩步推進。目前已辦結212件,剩下34件正在辦理,5件無法解決的已向群眾解釋說明清楚、贏得認可。其中,由上級黨委政府解決的共有139件,主要涉及行政事務和政策咨詢;群眾自治協商解決的49件(包括工行家屬院漏水事件),6件借助市場力量解決,3件運用社區保障資金解決,13件通過調解由群眾自行解決。

(三)密切了黨群關系,從分離隔閡回歸成融合互促。充分發揮治理員在走訪聯系群眾中形成的“底數清、百事通、人緣好”優勢,帶動1200余群眾參與“城市管家”等8個城市管理項目,全員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全力參與氛圍愈發濃厚。試點以來,城市管理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響應時間由以前的40分鐘左右縮短到現在的10分鐘左右,及時發現制止違章搭建5起、出攤占道500余起,整治市場亂象50余起,清運垃圾10余噸,清除牛皮癬600余處,處置危樹80余株,排除城市安全隱患12起(處),通過務實作風、高效服務,社區黨委贏得居民群眾越來越多的認可。同時,群眾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共建共治參與率由試點前的60%攀升到現在的85%,社區信訪總量同比下降38%。

四、經驗與啟示

(一)加強黨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中的領導作用,關鍵因素在于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通過試點實踐,我們深刻感到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強不強,關鍵在于組織力強不強,必須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只有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強,才能真正將黨的故事講清講好、將黨的決策部署落地落實,才能真正履行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

(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實踐重點在于破解痛點增加笑點。“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為民的事沒有小事,要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試點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到社區治理痛點難點,直接影響為民服務質量高低、關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強弱,必須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徹底攻克,短時間能解決的要立行立改,一時難以解決的要及時向群眾說明破解進展,盡可能爭取群眾為我們點贊。

(三)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問題,突破方向在于構建“第一時間”剛性機制。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12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務狀況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社區黨組織直接面對群眾,處于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必須構建“第一時間”機制,暢通信息渠道、密切黨群關系,才能實時了解和回應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憂,才能有效匯聚起人人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磅礴力量。

五、探討與評論

小的財政支出撬動大的社會受益“劃算”。經測算,試點前,社區工作人員34人(含14名居民小組長)、年度經費支出973609.6元。試點中,社區工作人員45人(含20名兼職治理員)、年度經費支出1198920元。試點進入常態,社區工作人員47人(含28名兼職治理員)、年度經費支出1049131.2元。相當于在一個城市社區,年投入增加不足10萬元,卻有力強化了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有效提升了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