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5日14: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期,海南省海口市國貿片區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十萬人才下海南”的浪潮中一度躍身為全市金融貿易中心。當時的國貿大院在海南省貿易廳的領導下聚集了七大公司:海南省金融中心、海南省外經發展總公司、海南省聯合貿易總公司、海南省國際經濟貿易中心、海南省南方總公司、海南省海外經濟貿易總公司、海南省信托投資公司,整個大院有樓棟17棟,700余戶2300余人口,曾撐起了海南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時光荏苒,曾經輝煌的國貿大院小區隨著企業改制,逐漸成為“三無小區”(無主管單位、無物業管理,無人防物防),大院內路燈常年不亮,垃圾雜物堆積如山,垃圾清運不及時,私搭亂建嚴重,公共小花園、綠地都被圈占私用,路面破損不堪、坑洼不平,群眾居住環境十分不理想……,給城市發展造成了新的社會治理問題。
二、做法與經過
國貿大院位于海口市龍華區金貿街道龍華南社區,院內有5個黨支部,123名黨員。2015年,海口“雙創”的觸角延伸到“三無小區”的每一個角落里。海口市堅持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把街道社區、駐區單位、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黨組織的力量統籌整合起來,著力構筑起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體系,確保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實現“三無小區”居民對環境整潔、居住安全、生活便利的美好生活向往。
(一)共駐共建凝聚共識
按照海口市“雙創”工作聯系點工作機制,海口市政協掛點聯系龍華區金貿街道龍華南社區,掛點領導多次到國貿大院調研、走訪老黨員、傾聽居民群眾的需求,通過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凝聚共駐共建、互聯互動共識,把黨的旗幟樹起來,把黨員身份亮出來,以黨建工作全力推動“三無小區”的“雙創”工作。2016年1月,國貿大院成立了黨員之家和業主之家,組建起國貿大院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設立黨員責任區,為黨員設崗定責,對于黨員之家和業主之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上報街道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街道解決不了的,上報區里、市里,形成層層管理、層層抓落實、整體聯動的黨建組織網絡,讓民情民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直通有關部門,對各類便民事項做到了動態管理。
(二)黨員帶頭齊聚人心
將黨性意識強、群眾認可度高、熱心小區工作的黨員選為黨員之家和業主之家的負責人,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一是在宣傳發動方面,發揮黨員在群眾中的輿論核心作用,引導居民轉變舊思想、舊觀念,讓居民群眾感受到自己不僅是社區服務的受益者,更是社區服務的提供者,自覺從我做起、自我參與、自我服務;二是在示范帶動方面,在各個樓棟設置樓棟衛生監督員,嚴格落實黨員包戶責任制,監督樓棟內的環境衛生和保潔工作,同時發揮“五老”人員的余熱,通過開展體育、文體活動弘揚文明風尚;三是在群防群治方面,整合各類專業巡防力量和社會志愿者力量,筑牢治安防控體系。現在的國貿大院,大街小巷全天候保潔,機動車輛停放整齊劃一,小旅店、小餐飲等公共場所設施布局合理、整潔完善,街頭巷尾“牛皮癬”基本清除……“三無小區”從“三不管”到“全面管”,實現了華麗轉變。
(三)黨群中心助推升級
國貿大院黨支部以“創新管理、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民生”為宗旨,以打造黨員群眾的“溫馨之家”、“教育基地”、“服務平臺”、和“活動中心”為目標,創新黨群服務工作機制,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通過建設菜籃子愛心超市、書畫室、閱讀書吧、健康驛站、愛心義賣平臺、多功能活動室、國貿記憶主題展廳等功能區,營造一個“共駐、共享、共建”的氛圍,并且主題突出、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廣受周邊黨員群眾的好評。黨群活動中心的建設凝結了市、區、街道、基層黨支部廣大黨員干部及百姓群眾的心血,從最初的設計,到建成后的裝修、管理、使用方案與各項規定,都是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為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后期的發展建設,奠定了更多的民心基礎。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的建成和使用,進一步拉近了黨和群眾的距離,為黨建引領“雙創”、助推社區管理服務提檔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全區黨建引領社會管理創新的生動實踐和亮麗的風景線。
(四)志愿服務奉獻愛心
國貿大院依托龍華區志愿服務聯合會總部設在大院黨群活動中心的優勢,發動和組織57名老黨員、群眾成立了志愿服務隊,廣泛開展愛心服務、公益宣傳、信息咨詢、禁煙控煙、小區家政、幫扶濟困以及環境整治、預防違建等形勢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隨著愛心廣場、愛心超市、黨群活動中心的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志愿服務隊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不定期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積極發揮社區在職黨員志愿服務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帶動居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真正實現大院居民“一家人”的社區關愛,進一步增強了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除此之外,國貿大院黨支部在“勇當先鋒,做好表率”專題活動中通過創新舉措,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配合市、區各有關部門,積極組織轄區青年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老黨員、轄區周邊商鋪開展“改革開放新海南?志愿服務大宣講”+助力海南建設志愿服務大集市活動,不斷輻射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既服務了群眾,又宣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了良好的社區人文氛圍。
(五)黨群同心鄰里互助
“遠親不如近鄰”。國貿大院黨支部為將好事辦實、好事辦好,要求掛點單位、街道社區黨員干部用腳丈量民情,用心體察民意,在國貿大院開展“訪一千戶、問群眾冷暖”民情大走訪活動,建立社區民情臺賬,定期或不定期走街入戶,將居民的家事、苦事、愁事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一登記,建立臺賬,動態跟蹤。在黨組織的領導和黨員的帶動下,大院的生活氛圍從之前的不和諧轉變為居民間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居民時常在活動中心開展活動、交流情感,遇到困難互相開導、互相幫忙,鄰里和諧共享美好生活的日子在居民心中節節攀升,駕起了一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三、成效與反響
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不但要讓黨員感受到家的溫暖,更要服務于群眾。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建立以來,堅持“城市黨建+社會治理”,與社會力量共同合力,構建了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活動中心自2017年7月建成以來,多次受到各級領導與周邊群眾的點贊,受到《海南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所在的小區也已由過去逐漸荒頹的“三無小區”蛻變成了如今人氣興旺的黨群活動場所,赴國貿大院參加活動已經成為了周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接待了2600余人次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務工作者的參觀學習,舉辦各類志愿服務、義務活動近200場,平均每個月在此舉辦3場大型的公益類活動。
“以前我們國貿大院的黨員,想組織學習、討論一點事情,都沒有自己的場所。”龍華南社區第五黨支部書記吳亞桂說,自從有了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以后,黨支部辦公室、入黨誓詞的宣誓區、國貿記憶主題廳、多功能辦公室等都齊全了,讓黨員感受到像在家一樣的溫暖,為黨員們找到了歸屬感。
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去,讓黨群服務中心成為真正的“居民之家”。在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功能齊全、設施完善、主題突出,成了凝聚黨心民心的溫暖之家。群眾遇到什么困難,都習慣到活動中心反映情況。國貿大院的黨建工作也依托黨群活動中心這個載體走上正軌,一件件便民惠民的事情都得到圓滿解決。比如,菜籃子愛心超市就讓社區居民贊不絕口。“這里的菜便宜又新鮮,我們每天都會來這邊買菜。”在黨群活動中心的菜籃子愛心超市,社區居民邢云燕開心地說。由龍華區志愿服務聯合會和海口市菜籃子集團公司聯合開設的菜籃子愛心超市,就是由黨群活動中心提供場地,這可以讓整個社區的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夠買到質優價實的放心菜,滿足了社區居民日常買菜的需求。
作為老社區的國貿大院,公共設施陳舊,這一帶的樓房沒有電梯,給社區居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2017年8月,社區居民提出要加裝電梯和更換老化的水管,雖然是一件好事,卻遇到了矛盾。因為加裝電梯和改造水管需要每戶交一定的費用,只要有一戶不同意都無法實施,所以此事拖了很久,一些住戶投訴到“12345”熱線。黨群活動中心接到“12345”熱線轉來的投訴件后,由黨支部出面協調解決問題,于2018年2月將新電梯裝好并投入使用,贏得了廣大居民的贊賞。龍華南社區第三黨支部書記石衛表示,修建電梯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他們后來注重了工作方法,由黨支部號召黨員帶頭簽名支持修建電梯,后來群眾看到黨員帶頭了,也跟著支持修建電梯。“電梯修好后,為我們老年人上下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社區居民高峰說,黨員干部的倡導組織和努力工作讓他們深受感動。新電梯安裝好了,舊的水管也得到了改造……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充分發揮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作用,將關乎民生的事一件一件地解決好。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在方便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屋外綠樹成蔭,孩子們在樹下嬉戲;屋內書韻飄香,老人們在桌旁閱讀……這樣的畫面,已是如今國貿大院的日常之景。“活動中心硬件軟件都比較完善,它已經成為我們黨員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的紅色基地,我們經常在這里開展各種各樣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務活動。”龍華區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韓孟英說,國貿大院黨群活動中心建立以來,積極發揮陣地作用,聯合龍華區志愿服務聯合會廣泛開展文藝演出、專家義診、愛心服務、公益宣傳、健康咨詢等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惠民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增強居民的獲得感與歸屬感。“黨組織沒有忘記我,讓我有信心地活下去,而且活得越來越好,我非常感謝黨組織。”81歲的老黨員王檔梁因眼部得了腫瘤,對生活曾一度失去信心,是黨支部的人員和志愿者對他無私的關懷與幫助,讓他增強了生活的信念。
四、經驗與啟示
(一)強化街道社區的組織核心地位,激發社區黨組織內在活力,完善城市基層黨建四級聯動體系,有機聯結各行業的黨組織與群眾,做到“單位共駐、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做好機制銜接、功能優化、條塊融合的整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的先鋒戰斗堡壘作用。
(二)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建+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管理方式。在面臨新時代新情況新變化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許多新要求,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發揮不可替代的社會整合功能,用強大的組織力量促進發展中的改革,用強大的組織資源化解改革中的壓力,用強大的組織網絡維護穩定的發展大局,把日益分化的社會重新凝聚起來。
(三)強化組織領導,因地制宜謀發展。針對原國貿大院“三無小區”中黨員群眾的年齡結構偏大、文化素質較高、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等情況,龍華區與金貿街道、國貿大院等各級黨組織重點抓住該小區生活基礎設施不完善、基礎養老保障與小區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打造了適合所在區域的活動陣地,提供了周邊群眾所急需的各項管理與服務,使得工作推進順利而有序,贏得了廣大百姓的支持與參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