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神縣委員會組織部
2018年10月31日15: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起因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在基層,難在基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就是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推進,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和城郊征遷安置居民進入城市,作為城市的中心——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城市社區中既有“單位型”社區,又有“村改居型”社區,轄區內機關單位和新型經濟組織相互交叉,商住小區和安置小區毗鄰而立,社區主體多元化、經濟業態多樣化、人員成分復雜化、利益訴求顯性化,傳統的社區治理方式常常出現“失靈”現象。新社區、新發展、新治理,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以“黨建引領、服務有型”為主題,牽牢社區治理“牛鼻子”——加強黨組織建設,以青城鎮城市社區治理機制創新為藍本,探索形成社區黨建“1·3—1·4”工作法,堅持開放融合,深化聯動互補,凝聚共識合力,優化職能作用,全力打造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社區。
二、具體做法
(一)全面構建“一核三治”的治理體系
1. 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堅持以縣委為“指揮部”、鄉鎮黨委為“龍頭”、社區黨組織為“堡壘”,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員群眾流動趨勢創新黨組織設置,全面升格社區黨支部為黨委或黨總支,嚴格落實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完善組織架構,延伸黨組織“觸角”,按照街道小區分布,9個社區黨組織下設30個網格黨支部、4個小區黨支部。著力構建大黨建格局,選舉11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陣地聯用等,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下屬黨支部為支撐,駐區單位黨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結對共建農村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共同參與的開放融合黨建工作體系。
2. 推動社區居民協商自治。堅持“社區黨組織主導、居委會牽頭、居民參與”的原則,激發社區“細胞”活力,讓廣大居民在社區治理“大合唱”中唱“高音”。建立“書記召集制、民意委托制、懇談聽證制”等運行機制,定期組織居民在社區陣地、人群聚集區設立的居民議事室、議事壩和智慧黨建議事端進行民主懇談、約談、交流,集體商議社區重大事項50項,推動民事民議民決。按照簡便易行、務實管用的原則,經全體居民(代表)表決后,制定《居民公約》,并編成朗朗上口的社區之歌,在居民之中廣為傳唱。同時,制定居民公約積分管理制度,堅持每年評選社區“明星家庭”“模范家庭”,并給予獎勵基金,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
3. 推動駐區單位參與共治。從縣級層面自上而下理順關系、強化統籌,由社區黨組織引領,打破社區與駐區單位間的藩籬和阻隔,構建“事務共商、活動共辦、資源共享”共建機制,實現社區治理由“單打獨斗”向“聯動作戰”轉變。建立承諾踐諾制,年初駐區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和掌握的資源,制定“服務清單”,向社區居民公開做出服務承諾,與社區簽訂目標責任書,深化機關黨員“雙報到”制度,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法治宣傳、健康體檢、就業培訓、文藝表演等“進社區”活動。建立聯席會議制,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社區黨組織將近期重大事項進行通報,經共同協商討論后,駐區單位當場“接招”認領應辦事項,在下一季度聯席會議上通報進展。建立民主評議制,縣委組織部牽頭,組織社區黨員群眾對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并將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參與治理的工作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專項述職考評內容,考評結果將作為縣委年終評先選優的參考,確保駐區單位真正“沉入”社區治理。
4. 推動社會組織融入聯治。堅持“社區黨組織引領融入、行業部門指導融入、社會組織主動融入”,社區黨組織發揮資源匯聚和協調治理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參與社區治理。建立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準入退出”機制,制定社會組織準入標準8條,明確社會組織的職責和定位,精選了少促會、婦女兒童促進會、青年志愿者、愛心公社等9個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在社區服務中心、小南街等建立青少年兒童之家、少促會家園等活動站6處,采用一年一評的方式進行動態調整,對被評為不合格的限制參與社區活動。定期召開供需對接會,通過“社區發布服務需求、社會組織展示服務項目、雙方對接洽商”的形式,制定服務計劃,提供社會服務,開發了“四點半”課堂、陽光媽媽計劃、巾幗志愿服務、公益讀書會等廣受歡迎的品牌活動。
(二)全面推行“一心四化”服務模式
1. 全力打造為民服務中心。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規范設置“六站一平臺”,設有便民服務大廳、居民議事室、日間照料間、居民學習堂、綜治站等,服務涵蓋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低保戶、下崗工人、流動人員、社區服刑人員等不同群體,著力打造成干群議事之家、服務群眾之家、群眾文娛之家。設立“首問窗口”,落實“紅色代辦員”制度,讓群眾進門“找得到人、辦的了事”,一窗受理、一人跟辦、一站辦結。要求社區“兩委”干部、紀檢員、網格員、社工等全部入駐服務中心,嚴格落實坐班值班制度,工作日坐班時間每天不少于8小時,節假日安排干部輪流值班。
2. 落實網格化精準服務。將社區劃分為55個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07名,實現社區最小單元化管理。創新網格支部、小區支部入戶服務模式,實施文明聯創、衛生聯潔、治安聯防、應急聯動、困難聯幫、服務聯辦“六聯”機制,做到矛盾糾紛化解服務不出社區、不出網格、不出小區。實行“1+3+N”脈絡式服務模式,每個社區建立社區網格管理站,由社區黨組織書記任管理站站長;開展“居委會+網格+小區”上下聯動入戶服務,保證服務縱向到底;實行“網格化”橫向到邊服務,推動網格員全面履行“民情收集員”“政策宣傳員”“民事代辦員”“糾紛調解員”等職責,2017年以來,為社區居民辦實事達2萬余件,被老百姓稱為“專業跑腿匠”。結合縣鎮社區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整合“天網”“雪亮工程”,實現對每個網格的重要路段、重要街口“零死角”實時監控,確保涉及居民生活的各種事務能夠及時介入有效處理,僅2017年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00多起,解決突出問題80件,管理重點人員40人,治安巡邏近2000人次。
3. 落實專業化精致服務。9個社區中有5個社區于2014年才實現“村改居”,社區干部“脫下了膠鞋換上了皮鞋”,但是理念思維沒轉變、工作方法沒改變、專業素質也沒有得到提升。為了增強社區服務專業化程度,青神縣委實施社區黨組織頭雁工程,通過“選聘引進一批”“培育提升一批”,為社區配備112名工作人員,形成“兩委干部+社區工作者+網格員”三合一的管理格局,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實地學習、外出考察等多形式的培訓活動。組建了直管黨員先鋒服務隊、機關黨員“雙報到”服務隊、 “四賢”(老干部、老軍人、老醫生、老教師)服務隊等隊伍40支,制定服務手冊、落實積分管理,對社區專業化服務進行補充。對社區事項進行系統梳理和清理,制作“社區辦事指南”手冊,并將居民來社區辦理的每項事務的具體要求和流程,通過辦事窗口、智慧黨建平臺和社區網站等進行公示,讓居民“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4. 落實智能化精細服務。依托智慧黨建服務平臺,全方位展示社區工作動態、辦理流程和服務職能,讓社區服務“一點通”,變“群眾跑路”為“信息跑路”。建立網站、QQ(微信)群、智慧黨建服務APP“三位一體”信息服務平臺,開通在線學習、知識競賽、費用收繳、“三務公開”等功能,“不等群眾上門,服務隨時上網”,社區服務從群眾被動接受的“計劃式”服務轉變為了群眾主動指定的“點單式”服務,社區干部也從“8小時干部”變為了“24小時干部”,社區黨組織通過走“網上群眾路線”服務群眾3萬多人次,延展了服務時空、提高了服務效能,1萬余名居民在網上被社區黨組織“圈粉”。
5. 落實清單化精心服務。社區黨組織堅持“事事可量化、件件有章法”,在服務過程中推行“微權力清單”“言行負面清單”“服務事項清單”三張清單,對照清單內容進行績效考核。實行“微權力”監督制約制度,根據社區工作職責,制定社區微權力清單20項,并分別列出需要規避的風險點,通過清權、確權、曬權、行權、督權和評權,確保社區干部始終在規矩的約束下干事創業。針對當前社區干部作風、行為方面的突出問題,制定社區干部言行負面清單24條,從一些小事規范起、一些容易犯的小錯誤整改起,確保社區干部始終行有準則、干有標尺、動有依據。對社區服務事項進行系統梳理,制定社區服務事項清單,將具體要求和操作流程公示出來,方便群眾辦事。
三、成效反響
(一)推動黨建工作從社區自轉向多方用力轉變,形成了社區治理“大組織”體系。在組織設置上,通過在網格、小區建立黨支部,在樓棟、街段成立黨小組,選出黨員中心戶等方式,形成“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街區)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在組織拓展上,深入開展物業黨建聯建、駐區單位共建共治、城鄉黨建結對共建、社會組織孵化護建等行動,依托黨群集中活動日、居民夜校、智慧黨建平臺等開展聯建共建活動近100次,孵化社會組織成立黨組織3個,創建五星級黨組織5個。在組織機制上,構建縣、鎮、社區三級“責任聯動、信息聯通、工作聯絡”體系,堅持縣委履行第一責任,青城鎮黨委履行直接責任,社區黨組織履行具體責任,強化“清單+督辦+考核”機制。青神縣探索“1·3—1·4”工作法有效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被人民網、共產黨員網等國家和省級媒體重點宣傳,省委組織部、省交通廳、省城鎮社區黨建工作調研組、省民政廳等省級部門領導先后現場考察指導,全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實地觀摩推廣,上海、廣州等地區12批次、300余人次前來參觀學習。
(二)推動黨建工作從各自為戰向共治共商轉變,構建了社區治理“大聚合”格局。以“一核引領,三治融合”為工作思路,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入電商、小區物業、城市綜合體等新興領域的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開通“社區治理智慧直通車”,不斷適應新時代社區的業態新、群體新、信息手段新等特點,開拓交往聯系渠道,加強社區各主體間的信任資源、關系資源和媒介資源的關聯度,有效提升了社區黨組織組織發動居民和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建設、運用民主協商方式推進工作開展的能力,協助社區調解矛盾糾紛2000余件,近三年社區群眾測評滿意率為100%,構建成了包容性、均等化、大聚合的社區,為青神獲評全國平安先進縣作出了貢獻。
(三)推動黨建工作從傳統粗放向現代立體轉變,織就了社區治理“大服務”網絡。把服務居民作為黨建工作重心,堅持黨建帶團建婦建、帶安全文明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嚴格落實黨員積分制管理,以佩帶綬帶、頒發榮譽證書形式為40年以上黨齡老黨員過“政治生日”,引導社區全體黨員在工作中做表率、當先鋒。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上線開通智慧黨建平臺,拓展智慧政策、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公益和智慧電商等功能,通過設置綜治網格管理站、武裝專業工作隊伍、實行清單管理模式,順應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向居民提供勞動就業、醫療文化、法律援助、兒童看護、居家養老等服務,切實豐富社區功能、優化環境品質、提升安全能級,先后榮獲了“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國家級表彰6項,榮獲“四川省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社區”“四川省科普示范社區”等省級表彰21項。
(四)推動黨建工作從松散雜亂向系統集成轉變,健全了社區治理“大保障”機制。將政策、項目、資金向社區傾斜,建立社區服務群眾經費有序增長機制,將現行每年13萬元的社區工作經費提高到每年20萬元;鼓勵駐區單位支持社區建設,推動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電表改造、“雪亮工程”、婦女兒童之家建設等10余個重大項目落地社區;著力為社區減負賦權,規范清理社區機構牌子,精簡社區行政事務,增強社區轄區范圍內的重大事項參與、建議權。深入實施“好書記培養計劃”,省、市、縣、鎮各類培訓社區黨組織書記600人次,社區黨組織書記被評為了“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全省“調解能手”、全市“一級調解員”等;同時,加強后備力量培養,選育社區后備力量24人,招聘儲備網格員20人。
四、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基層治理的根本保證。做好新形勢下的社區治理工作,必須把加強黨的領導放在首位,突出強化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增強統籌協調和組織引領能力,實現黨領導社區治理、依靠群眾加強社區治理,把黨的領導植根于基層、植根于人民群眾。實踐證明,在黨的領導下,統籌治理資源,才能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
(二)堅持共建共治是提升基層治理的主要途徑。社區治理的潛力孕育于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眾人拾柴火焰高”,社區黨組織要運用整體思維和系統方法,把社區治理與服務群眾有機結合起來,把社區自治共治聯治與群眾的民生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整合各方力量,補短板、強弱項、聚合力、破瓶頸,建立互聯互動的紐帶,形成“一盤棋”,打造上下銜接、左右聯動的社區治理體系。
(三)堅持健全機制是確保治理成效的長效保障。社區治理涉及各個層面、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必須遵循統一規范的制度。青神縣在社區治理中,建立了溝通交流制、雙向承諾制、議事決策制、聯席會商制、工作例會制、述職評議制、評議考核制、評先表彰制等,賦予了社區黨組織一定權限,推動了各組織、各部門的融合發展,在融合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為社區長效治理打牢了基礎。
(四)堅持為民服務是創新基層治理的最終目標。一切圍著群眾想、一切圍著群眾轉、一切圍著群眾干。社區黨建,人是關鍵;基層治理,人是核心。青神縣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既以“一核三治”完善治理體系,引導居民從旁觀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又以“一心四化”提升服務質量,緊扣居民需求導向,更好地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滿足群眾利益訴求。
五、探討評論
社區治理現代化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基礎。在完善社區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過程中,要堅持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切實從“偏虛偏軟偏弱”到“做實做硬做強”,保障社區黨組織龍頭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發揮;要堅持完善體系、整合資源、增強能力,打出“組合拳”,建立健全社區多元主體參與機制,將人、權、財、物等資源下沉;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激發出基層社會的創新活力,不斷適應時代之需、發展之需、人民之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