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3日08:37 來源:光明日報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最開始時的心志,它匯聚了人們在宏觀上的理想信念、中觀上的砥礪前行和微觀上的自我修養!2019年9月,在寧夏大學本科生開學典禮上,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4000多名學子,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李星的“開學第一課”讓不少新生難忘。李星從初心、格局、擔當三個方面廓清了大學新生“大學怎么過、今后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思想迷霧。
守好初心、提升格局、擔當責任,這是寧夏大學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最直接的回答。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寧夏大學將主題教育與立德樹人、鑄魂育才主業主責結合起來,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學校頂層設計、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各環節,牽住深化改革的“牛鼻子”,緊扣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核心的立德樹人主線和以“雙一流”建設為核心的“部區合建”發展主線,朝著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
以育人為根本,筑牢“支撐點”
這段時間,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汽車構造專業教師陳勛趁著學生實操見習的空檔,忙著修改課件。他根據中央最新的方針政策和外部環境變化,隨時完善教學計劃,使學生不拘于專業知識,實現課堂內外“無縫銜接”。
“學科教師都應該具備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進行正確思想引導的責任和能力。”陳勛說。
堅持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道路指引。寧夏大學始終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推進落實《寧夏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隨著“三全育人”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越來越多思政金課成了學生打卡的“網紅課”,廣大師生在“沙棗樹精神”的激勵下勤于從教、務實苦學,平時遠離課堂的宿管阿姨和保安師傅的知識味兒漸濃……
解決思想政治問題,關鍵在于學習。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寧夏大學既做好理論學習的“必答題”,又注重結合實際做好“自選題”,將理論武裝固化為長效機制,覆蓋全體黨員。校領導班子每周二、周四集體學習成為常態,對休假離崗黨員“送學上門”。
以問題為導向,疏通“堵塞點”
走進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現代整潔的校舍和活力四射的學子提醒著到訪者,這是一所高標準規劃、高起點辦學的年輕學府。即將成立的智能工程與技術學院、文化旅游學院、商學院,主要基于中衛市蓬勃發展的云計算、大數據、全域旅游等產業,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應用型人才。
此前,人才培養與地方發展不匹配、教學師資不足、與校本部專業同質化等現象嚴重困擾中衛校區的發展。
結合開展主題教育,寧夏大學黨委緊扣主題教育調查研究和檢視問題重點措施,組織領導班子直接到矛盾最突出、意見最集中的一線開展調研,校領導班子開展調研100余次,形成8篇調研報告,中層領導班子調研500多次,通過調查研究、梳理檢視和征求意見,不少師生急盼解決的問題、常年影響高質量辦學的“腸梗阻”正逐步得到解決。
“中衛校區13個本科專業的授課教師都來自本部,他們長期奔波到距離銀川200多公里外開展教學,不僅有交通安全隱患,甚至還影響教學質量!崩钚钦f。立足主題教育目標要求,寧夏大學進一步明確中衛校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定位,向應用型大學轉型,改變過去“只有專業、沒有學院,只有教學、沒有管理”等現象,整合設立3個學院,與校本部差異化發展,逐步解決教師“走教”、學生“走讀”的問題。
在破解難題、疏通堵點、提升綜合實力的過程中,學校在完善制度體系上下功夫、向師生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刀,配套進行績效改革、建立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一攬子”解決了長期影響學校發展的問題。
“大到頂層設計、制度變革,小到師生食宿、生活保障,伴隨著諸多堵點的疏通,師生的拼搏干勁更足了!崩钚钦f。
以目標為方向,找準“發力點”
寧夏大學到底要建設什么樣的高校?
立足西部欠發達地區實際,經過深入研討,學校將建設“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學”作為總目標,確定了建設高效能現代大學治理體系、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高水平學科發展體系、高素質師資隊伍體系、高標準科技服務體系、高品質綜合保障體系、高層次開放辦學體系七項重點任務,不斷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
寧夏大學在學科結構布局上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突出學科優勢與特色,重點打造了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3個、“部區合建”學科群2個、自治區重點學科和自治區“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8個,形成較為完整的“國家—自治區—學!比壷攸c學科體系。同時,健全“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個性化多元化培養”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通識教育+專創融合+個性化多元化教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打造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需要高層次領軍人才體系和高水平學術團隊!睂幭拇髮W校長何建國說,在主題教育中,寧夏大學瞄準人才培養、師資隊伍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問題,通過深入調研、提交教代會審議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制定了《寧夏大學績效工資改革方案》《寧夏大學“賀蘭山學者”崗位計劃實施細則(試行)》,不斷激勵人才成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寧夏大學不斷提高服務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先后與寧夏5個地級市、120余家企業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建立“草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創新聯盟。目前,寧夏大學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32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產出、轉化支撐寧夏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科研成果20項以上。
(本報記者 王建宏 本報通訊員 楊周宸樂)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