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99,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av人片无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密切聯系群眾 創造光明未來(深度關注·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③)

本報記者  劉維濤  徐元鋒  馬躍峰

2021年03月30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重要的優良傳統與作風。

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我們黨正是因為深深扎根于人民,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凝聚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才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

新征程已經開啟,新藍圖已經繪就。要創造光明未來,同樣要求我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在實際工作中激發這一好傳統、好作風的實踐力量。

站穩群眾立場,當干部必須明白“為了誰”

回答好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是每一名共產黨員必須過的思想關。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級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把公仆意識落實到實際工作的各個環節,才是站穩了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立場。

走進河南省輝縣市孟莊鎮南李莊村,很多人會感慨,這可能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子。一棟棟聯排別墅排列整齊,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房前屋后,綠樹新芽,春花初綻。

10多年間,南李莊村經歷了一場巨變。變化的開始,便是河南孟電集團和村子推進企村共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范海濤兼任村黨支部書記。

要讓一個貧窮的村子發生根本性變化,當然離不開資金投入,孟電集團先后為南李莊村出資3.6億元。但在范海濤看來,錢怎么花,更為關鍵。

范海濤上任后沒急著決策干事,先跑到村民中間廣泛征求意見,發現群眾反映最普遍的難題是住房。村里70%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有些甚至是危房,下雨天漏雨,刮風天透風。

“全村整體改造”被提上日程。孟電集團出資1.6億元興建新村,全村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一輩子吃夠了蓋房的苦,村民王美一家徹底解決了住房難,今年春節在家門口貼出了自撰的對聯:“吃水不忘挖井人  住樓感謝共產黨”。

干什么要看群眾需要什么,同樣,不干什么也要懂得聽群眾的意見。范海濤和村兩委提出了“三個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事不干、收費攤派的事不干、村民得不到實惠的事不干。

新村規劃完成后,節約了70畝地,怎么用?有人提議建汽車4S店,規格高、收益快、好管理。但村兩委研究后發現,4S店雖好,卻解決不了群眾就業難題。農民種地,很難改行賣汽車:而如果只在汽車店當保安、做保潔,收入低,不穩定。

“發展產業為了什么?不是為了干部省事,而是讓群眾有活干,能致富。”范海濤說。經過多次走訪、討論,村兩委有了決策,為世代種地種菜的村民建一個農貿市場,方便他們創業就業。

投資1個多億的農貿市場建起來了,直接解決就業崗位2000多個,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00萬元。村民還以土地入股,每畝每年可從村集體分紅1.2萬元。

“當干部必須明白‘為了誰’。要給群眾看得見的實惠,把黨對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范海濤說,“不管是決策還是干事,當思路不清、舉棋不定時,到群眾中去多問多聽,就會找到答案。”

堅持群眾觀點,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離開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和創造性勞動,一切都無從談起。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不堅持群眾觀點,不懂得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終將一事無成。

一個貧困人口多、自然條件苦,行政資源短缺的縣如何擺脫貧困?

鎮雄縣,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縣、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縣份;地處烏蒙山腹地,山區占比98.8%,土地貧瘠、氣溫冷涼;行政編制不足2500人,萬人行政編制僅為14人。

“必須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充分激發群眾吃苦耐勞、自力更生和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主體性、積極性、主動性。” 昭通市委常委、鎮雄縣委書記翟玉龍說,這是鎮雄脫貧攻堅實踐給出的答案。

圍繞“人”的工作,鎮雄縣干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把人送出去。土地貧瘠,發展空間有限,就要創設條件做好勞務輸出,讓群眾走出去。鎮雄縣探索了“五精準五解決”工作法——精準摸底解決底數不清楚問題、精準培訓解決針對性不強問題、精準轉移解決組織化不高問題、精準服務解決就業不穩定問題、精準推動解決落實不到位問題,為群眾外出就業提供全鏈條、高質量服務。

第二件是把人引回來。扶貧要花錢,除了政策資金,社會資金也不可或缺。鎮雄縣拓展群眾工作思路,發動走出去的能人、企業家回鄉興業。自2015年起,鎮雄縣的四大班子每年都要去鎮雄籍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上海、浙江、廣東等地開展座談,定期不定期與企業家就社會扶貧開展對接,做好服務,促成大批社會扶貧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數據最有說服力:脫貧攻堅以來,全縣轉移就業人員翻了一番,達66.6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86%,群眾年務工收入從2013年的55億元增至2020年的206億元。與此同時,近幾年來,鎮雄累計募集老鄉無償幫扶資金4.7億元,引回創業投資10億余元,370位能人被聘為家鄉村級經濟發展顧問。

在翟玉龍看來,鎮雄干的第三件更是管長遠的事——辦教育。教育曾是鎮雄群眾的“痛點”,缺乏優質教育資源,每年都有3000多名學生外出讀書。鎮雄縣籌資3億元,新建了城南中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教學質量大幅提升。群眾對干部豎起了大拇指:“孩子不用去外面讀書,謝謝政府給我省了三四萬塊錢!”

山城寸土寸金,可新學校三期工程加起來占地就達630畝。“本來能賣錢的地,卻拿來花錢。”2014年以來,鎮雄縣投入教育資金60億元,職業教育從2014年在校生不足1000人,增加到2019年的近萬人。

一個深度貧困縣,卻興教育、富教育。翟玉龍認為,這樣的決策恰恰體現了人民的分量,“一方面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另一方面,教育扶貧落到實處,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鎮雄的未來儲備充足的人才和能量”。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翟玉龍對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論斷,有著極為深刻的體會:“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想方設法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為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充足的條件和更高效的服務。”

代表群眾利益,扎根群眾提高工作本領

群眾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同樣要靠群眾工作實現長期執政。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斷掌握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才能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邵宗智是一名80后干部,2017年1月,在云南省龍陵縣委辦公室工作的他,被組織選派下基層,來到龍山鎮楊梅山村擔任黨總支書記,成為五級書記的最基層一環。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典型的黨組織軟弱渙散貧困村:人心渙散,糾紛頻發,干群關系緊張,村干部不服眾。

邵宗智一上來就當了回“熱鍋上的螞蟻”——面臨一件急活兒、重活兒:易地搬遷。村民分散居住在地質災害隱患點,隨時有滑坡危險,有的還是危房。“群眾利益無小事,況且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邵宗智說。

村里做工作,村民不買賬:“不想搬,我們住慣了,為什么要搬?”面對僵局,邵宗智沒急著到群眾中做工作,而是集中精力先做了一件事,提升黨組織政治功能:跟黨員干部談心、開黨員大會統一思想;組織生活重回軌道,黨務、村務公開正常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承諾踐諾……

緊接著,重整形象的黨員干部分別到村民中開民情懇談會,一戶戶談心,收集意見建議。班子團結了,在群眾中的威信也扭轉了。此后,村里又以代辦、領辦、約辦、聯辦“農事四辦”為抓手,籌資建設了便民服務中心,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需要到鄉鎮和縣城辦理的由專門人員代辦……

村民心氣順了,看干部也順眼了,開始和村委會“一起干”。再加上黨員干部帶頭干,這個全縣開建最晚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全部按時完成了搬遷入住。隨后的道路建設、農田水利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都快速推進,軟弱渙散村搖身一變,成了脫貧攻堅“紅旗村”。

做群眾工作需要黨員干部既有政治意識,還要足夠接地氣和具備同情同理心。

村里幾年下來,邵宗智收獲了不少干群眾工作的心得。群眾不理解自己的工作怎么辦?他從實踐中總結了4個工作要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約之以法、立之以信。“群眾是講感情的,干部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干部放在心上。”“越是矛盾突出、問題復雜,越要用群眾的語言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干部要依照法律和政策辦事,群眾才會尊法。”“干部的作風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線,要取信于民必須要轉變工作作風。”

腳踩在大地上,與群眾摸爬滾打,這位年輕干部感受到以前在機關里沒有過的“如魚得水”般的自信:“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為黨的年輕干部,只有站穩群眾立場,扎根群眾之中,才能夠不斷成長成才,為保證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永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30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